浅谈新平县苦瓜产业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徐国富 王婷 卜凤梅
[导读] 摘要:立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平县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综合开发,促进“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云南新平县  653499
        摘要:立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平县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综合开发,促进“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苦瓜;设施农业;反季节;提质增效
        新平县苦瓜商品化生产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市场稳定,效益可观,苦瓜产业发展较快,冬春反季苦瓜的栽培更是发展迅猛。
        一、新平苦瓜种植历程
        新平苦瓜种植始于1984年,当时由漠沙供销合作社引进玉溪大白苦瓜在曼勒、龙河两村试验种植。因技术不到位等原因,结瓜小而少;以后又于1985年至1987年再次试种,都没有获得成功。新平县苦瓜成功栽培始于1994年,由曼勒村农户杨文昌种植玉溪大白苦瓜3亩,经过精心育苗、移栽及科学的管理,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苦瓜亩产达4110公斤,亩产值8000余元。从此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红河沿岸干热河谷冬季无霜、日照长、年积温高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漠沙坝为中心,不断加大苦瓜产业投入,提高苦瓜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使苦瓜产业稳步向前发展,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至2019年末,新平累计种植苦瓜4.08万亩,总产值累计达36495.11万元。种植规模由最初的3亩,发展到2019年的4.08万亩,种植范围由最初的漠沙曼勒村委会逐渐扩大为8个乡镇街道涉及23个村居委会;苦瓜产业效益除2000年市场疲软苦瓜价格降到每公斤0.4—0.8元,平均亩产值仅为1320元,70%瓜农亏本外,历年来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年均价格保持在每公斤3元以上,秋苦瓜销售价最高年为2017年,每公斤达11元,最高亩产值达35000元。目前苦瓜产业已发展成为红河谷-绿汁江流域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新平苦瓜种植分为正季的秋苦瓜(秋季种植冬季上市)和反季的冬苦瓜(冬季种植春季上市)两季,2005年以前以种植秋苦瓜为主。由于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发展,2019年末,全县反季冬苦瓜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7万亩,是新平县全年苦瓜种植总面积的66.17%;大棚设施栽培也由2000年时的4亩发展到目前的12650亩。新平苦瓜的主产地漠沙镇的曼线村、曼勒村、龙河村、关圣村、戛洒的的平寨村、水塘镇的现刀村逐步形成了“苦瓜—中稻”的良性种植模式,取得了很好效益。
        二、苦瓜产业发展现状
        新平的苦瓜生产主要分布在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的坝区漠沙镇和腰街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善于钻研科技的傣家人把“苦瓜”变成了甜美的生活,撑起了新平苦瓜产业的大旗。
        (一)产业规模稳步发展
        新平苦瓜产业的大发展时期是从2004年开始。2004年,由于水果甘蔗价格暴跌,面积大幅度减少。大量农田的调出为苦瓜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又随着苦瓜价格的上涨,以漠沙镇为主的苦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至2006年全县苦瓜种植规模以年均47.17%的速度扩大,瓜农的销售收入也以近50%的年增长率递增。
        (二)设施栽培不断加强
        由于新平冬苦瓜上市早、产量高、质量优、价格好,从2000年开始,在苦瓜种植上进行大棚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2019年全县苦瓜种植面积4.08万亩,其中冬大棚苦瓜种植1.265万亩,平均亩产量达3532.6公斤,实现总产量4468.74万公斤,比冬季露地苦瓜每亩增产1974.7公斤;实现总产值13406.2万元,平均亩产值10597.8元,扣除生产成本5886.04万元(折合每亩4653元),实现纯收入达4711.76元,折合亩均纯收入5944.8元,虽然每亩比露地栽培新增成本2545.70元,但比露地苦瓜每亩增收2916元,亩均成本利润率达101.26%。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瓜农掌握了大棚苦瓜栽培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了瓜农的生产技能和苦瓜栽培的科技含量,促使农民行为自愿变革,改变过去普通栽培模式,为推广其它设施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产业发展更加健康
        为了新平苦瓜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2004年在新平苦瓜主产地漠沙镇曼勒村成立了“漠沙镇曼勒村苦瓜专业技术协会”。

以曼勒、龙河两个村民委员会为中心,充分发挥协会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运用设施农业等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引导、组织瓜农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反季冬苦瓜。苦瓜专业技术协会的成立和良好运作,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作用,到2019年,协会共辐射带动苦瓜种植户4127户,种植面积2万多亩,产值突破1亿元。通过协会带动,户均苦瓜种植3亩以上,即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缓解人多田少带来的生产矛盾,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冬季热量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青年的劳动就业问题,对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使新平苦瓜远销省内外,部分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进一步扩展了新平苦瓜的市场空间。三是为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销售渠道更加畅通。
        以前新平苦瓜的终端市场主要是昆明,其次是当地市场。由于终端市场单一、消费有限,容易造成瓜市时好时坏不稳定。营销载体也是“小老板,微型车,一堆装”,限制了苦瓜的远距离、大数量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
        为了促进新平水果、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多年来,新平县农业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整合资金、项目,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成一批果蔬专用冷库,为新平苦瓜的外销提供了有力支持。2019年苦瓜订单面积达到了2.47万亩,占全县全年总面积的60.54%。新平的苦瓜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苦瓜产业发展中存在不足的地方
        新平苦瓜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在省内知名度很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新平的苦瓜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化发展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苦瓜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
        (一)品牌商标有待树立
        新平苦瓜虽然在云南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但没有统一的包装和商标,进入不了更高端的市场——超市。还只在初级市场上批发零售,没有体现出优质优价。
        (二)无公害生产任重道远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品牌认证,但由于没有正式的商标,阻碍了认证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生产区域范围广、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素质、生产技能、无公害产品意识等差异巨大,给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带来极大困难。
        (三)发展规模小,不平衡
        新平种植苦瓜二十多年,到目前年种植规模只达到4.08万亩,生产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由于苦瓜栽培技术要求高管理严,新平县最适宜种植苦瓜的漠沙镇、戛洒镇、水塘镇,只有漠沙镇的曼线村、曼勒村、龙河村,发展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益最好,其他地方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漠沙镇的曼蚌村、新化的阿宝、老厂的勐炳村近两年才开始种植,因此,新平的苦瓜产业要获得大发展、上档次,政府部门还需加大投入和引导,技术部门还要加强技术服务,专业协会要把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新平苦瓜产业发展的前景
        新平苦瓜产业通过十多年的培育,群众基础较好,栽培技术先进成熟,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整体效益逐步提高,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一)群众基础好。目前,全县5400多户农户专业从事苦瓜生产,其中涉及冬苦瓜种植的达4100多户。
        (二)栽培技术先进成熟。以协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得到加强。协会不断探索创新栽培技术,引进优新品种,把成熟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苦瓜每亩平均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并且优质产品率在80%以上。先后有峨山县、元江县和景洪市组织群众来学习交流。
        (三)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在保住昆明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和东南亚市场。目前,昆明市场产品紧缺;重庆、成都、广州等省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东南亚市场货源不足。因此,今后的任务是扩大种植规模,注册商标,进行无公害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包装、冷链运销,进入超市。
        (四)整体效益逐步提高。由于新平苦瓜种植目前以反季冬大棚栽培为主,常年平均每公斤价格保持在3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近万元,所以农民种植苦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平苦瓜产业的前景是广阔的,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群众的努力,将会得到健康、持续壮大,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