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史凯
[导读] 摘要:导语是新闻的开头、引导读者先读的一段语,也可以说是人的脸蛋。
        焦作日报社  河南焦作  454002
        摘要:导语是新闻的开头、引导读者先读的一段语,也可以说是人的脸蛋。因此,必须把它写得漂漂亮亮、引人入胜,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导语是新闻中最紧要的语,叙述的是与读者感情最接近的事。时间上是最新的时间,手法上是最概括的、最浓缩的、高度精练的语气。内容上要贴进生活、贴进读者,选那些读者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导语写作相关内容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新闻写作;导语写作;新闻编辑
        引言:
        有人说导语是“记者展杰作的橱窗”,还有人说“导语是作者才华展示的榜样”。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说:“导语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我国有句古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以说,导语要简练,要精彩,要打动读者,以引起读者的新闻欲,这才是成功的导语。相反的,导语写的平淡无味,都是一些概念化的语言和大话、空话,那么读者就会失去对这篇作品的兴趣,不愿读下去。
        1导语写作要求
        读者看导语,不看作者写的话说得多么大,文辞多么华丽,语言多么流畅,而主要看作者表述的新闻事实是否与其有关、有没有新闻价值。因此,新闻作品的导语要尽可能做到先声夺人,一语定音,让读者一见倾心。具体要求如下:
        1.1导语要通俗易懂、妙语惊人。
        如:获1991年河南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龙寺村议事会融通了干群关系》这则新闻,导语选用了“八了歌”:“状不告了,气不生了,牛不顶了,干群的心通了,宅基地不闹了,计划生育不跑了,工作顺手了,生产上去了。这是让群众代表参与了‘两委会’的议事会工作,出现新气。”
        1.2导语的主题要突出,事实鲜明,鲜为人知。
        如:获1989年河南省好新闻二等奖的《济源市郭庄村一年由富变穷》的报道,就具有这一特色:“曾经是济源市有名富村的轵城乡郭庄村,由于大兴土木,相互攀比,一年间又变成了有名的缺粮少钱、负债累累的“穷窝子’。”这条导语写得既惊人,又精练,十分引人入胜。
        1.3导语在写作上要做到逻辑要严密、语法上要通达,修饰上要准确、规范。
        如:获1996年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王封矿四千余职工实现“整体转移”》的报道,其导语是:“1996年,当77岁高龄的王封矿挖尽最后一锹煤的时候,4200名矿工没有因封井而失业,竟然奇迹般靠自身的力量完成了‘整体转移’。”
        1.4在五要素上要突出主要的阐明关系:不要把五要素全写上,那样就显得有点啰嗦了。
        如:1979年4月29日《文汇报》在发了一条新闻,说的是画家张乐平光荣入党了。其导语为:“70高龄的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委员张乐平同志,经上海市出版局党委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条导语只突出了“何人”、“何事”两要素,把“何时”、“何地”
        “何因”三个要素都省略了。其特点就是灵活、机动、突出、多样,不让“五个W”在新闻的导语里“团聚”,读来时朗朗上口。
        2导语写作类型
        在导语写作上,不应有固定的格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只能依据新闻事实中的不同特点不断创新,使它更生动,更能吸引人。报纸上的导语常见有以下几种:
        2.1陈述型
        2.1.1概述式。也称总结式、归纳式、概括式。也就是对整个新闻进
        行了高度概括,经浓缩提练出主题。这种导语用的比较多,是典型的倒金字塔式导语。
        2.1.2引语式。作者抓住被采访者所谈的最能体现主题的语言而写在导语中,以此来提示主题。
        2.1.3设问式。也包括问答式。这类导语,作者首先要根据新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个针对性需要研究和了解读者的心理,根据读者的新闻欲提出来,以引发读者的兴趣。问答式就是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现主题。
        2.1.4因果式。这种导语也是比较普遍的,它首先要交代五要素中的原因,然后揭示其果,形成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这种导语在写作上要十分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因果关系,而且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1]。不能勉强,不能强拉硬扯,经得起长时期的推理。
        2.1.5对比式。

这种导语一般用于经济报道,用对比表明升降、变化,以此来衡量成绩的高低或问题的大小。
        2.1.6解释式。这种导语一般用于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作解释和说明,使之更加明确、更加通俗。这样的导语一般用于科学现象,特别是自然现象和产品性新闻。
        2.1.7悬念式。利用读者的好奇心和新闻欲,故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2.1.8疑问式。这种导语也是作者利用读者的好奇心,故意提出疑问,随之回答。这种方法,是用来激发读者的读报欲的。
        2.2艺述型
        2.2.1描写式。对客观环境或形象作一定的描写,在描写中提示主题。描写是为主题服务的,决不能为描写而描写,更不能喧宾夺主。描写是为了使新闻更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
        2.2.2见闻式。这样的新闻导语一般用于视觉性新闻,有较强的现场感。
        2.3议论型
        2.3.1评述式。作者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作一评议,然后交代事实。
        如:1988年12月10日《四川日报》一版的头版登载的《平头百姓敢管顶头上司》导语是:“自古以来,就是官管老百姓,如今百姓却
        能管官,这是开县白鹤乡出现的新鲜事。11月11日乡里召开表彰大会,5名因监督乡村干部有功的农民喜滋滋地领取了奖状和奖品。乡党委书记曾军、乡长田学刚在给他们的监督者发奖时连声说:‘你们监督得好,帮助了我们的工作,谢谢!谢谢!’”
        这条导语的开头先进行了议论,从议论中让读者明白:历史上是官管民,而现在是民管官。这样一来,这条导语不仅提高了新闻价值,还把新闻事实提到了一定高度。有利于读者来认识新闻。
        2.3.2述评式。述评就是先交代新闻事实,接着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加以评议。
        3导语写作要点
        怎样才能把导语写好?笔者认为其关键是作者对新闻主题把握的程度。如果作者对新闻主题把握得十分准确,那写好导语就会一挥而就;如果作者对主题把握不准,那就会写不好导语,甚至把导语写错、弄乱,使导语与主体相互矛盾,出现错觉,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这一点必须引起作者的注意。
        写好导语,除了作者必须明白和掌握以上所说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理解和懂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首先,作者必须对自己报道新闻事实要采访得透彻、把握得准确、理解得彻底,这是导语写好的基础[2]。只有把握好新闻事实,才能提练出新闻导语,写好这条新闻。如某作者在采访时走马观花或者不深不透,那样就不可能写出好新闻、写好这条新闻导语。
        其次,作者要有对新闻写作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了解。什么样的新闻事实用什么样的新闻文体来表现,这是作者写好导语的基本保证。一个有水平的作者,面对所了解的新闻事实,会自然地作出用什么样文体来显现其所掌握的新闻事实的决定:是用动态新闻还是经验新闻;是用消息还是用通讯;哪种文体能正确地反映出新闻事实的真正面貌。因此,要求每位新闻工作者或新闻爱好者要认真地学好新闻的基本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位新闻行家,起码不能当外行。
        第三,一个新闻工作,特别是记者、编辑,或者新闻爱好者,要想报导好一条新闻,写出一条好导语,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熟练地掌握好逻辑知识、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是决定话说得对不对的基础;要学会语法,掌握语法,因为语法是语言的法规和准则。一个新闻工作者,不懂得语法,就无法准确地表述新闻的事实以及感情和观念,更难突出和显现新闻主题。语法是关系新闻语言通不通的关键。一条新闻的语言通达了,读者读了会感到舒服和自然,否则会感到别扭和难受。此外,就是还要懂得修饰[3]。修饰是关系语言好不好的基本知识。要写好导语,写好新闻,让语言流畅、优美,作者就要学好语法修饰,以此来确保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表现出作者真实的新闻水平。
        结束语
        总之,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文字修养和知识修养。同时还要有高尚的新闻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写出好的导语来。
        参考文献:
        [1]陈健丽.浅析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技巧与方法[J].当代电视,2019(05):104-106.
        [2]陈健丽.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技巧与方法[J].中国记者,2019(05):110-112.
        [3]刘玉霞.探讨电视新闻导语个性化呈现方式[J].中国报业,2019(05):82-83.
        [4]《十年耕耘佳作选》
        [5]《怎样把新闻写得更美》
        [6]《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作者:焦作日报社记者  史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