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工具提高婴幼儿入院后24小时尿常规合格率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月9期   作者:税丹
[导读] 运用 PDCA 工具提高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合格率。

 税丹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运用 PDCA 工具提高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合格率。方法:成立 PDCA 质量持续改进小组,选取 2018 年 7 月-9 月我院收取的 68 例 6 月-2 岁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019 年 7 月-9 月 75 例 6 月-2 岁婴幼儿作为观察组,首先分析对照组中出现的失败原因。 观察组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根据分析对照组失败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在观察组中实施,最后统计观察组的留取尿标本的准确率,分 析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留取尿标本采集准确率为 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9%,p<0.05。此外观察组的平均采集时间也显著短于对 照组,p<0.05。结果:患儿入院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留取准确率从 77.9% 提高到 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 PDCA 循环管理工具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追踪,能提高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留取合格率,实现质量的持续改 进。
   【关键词】PDCA 工具;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20)09-0076-02
    前言: PDCA 循环管理工具(plan do check act cycle management method,以下简称 PDCA 工具)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Walter A. Shewhart 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 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 (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质量管 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我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 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PDCA 工具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强调持续、循环、注重过程管理、环 节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2]。PDCA 引入临床管理,不仅可以降低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质量。本次研究对象是婴 幼儿,因该阶段患儿配合能力差,未接受如厕训练,同时清醒排尿时 肢体及躯干运动多而有力,从而增加及时采集尿标本合格率的难度及 延迟采集时间,进而影响诊疗。针对这一问题,选择 2018 年 7 月-9 月我院收取的 40 例的婴幼儿案例,作为对照组,首先分析入院 24 小时内及时留取尿常规标本取样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改进方 案,根据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 2019 年 7 月-9 月我院收取的 40 例 婴幼儿开展改进后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7 月-9 月我院收取的 40 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019 年 7 月-9 月 40 例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均不存在 尿路异常、接受过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免疫缺陷或神经源性膀胱的儿 童。其中观察组包括上感 3 例、化脓性扁桃体炎 5 例、支气管肺炎 22 例、急性支气管炎 8 例、过敏性紫癜 2 例。对照组上感 2 例、化 脓性扁桃体炎 8 例、支气管肺炎 25 例、急性支气管炎 2 例、过敏性 紫癜 3 例。两组一般治疗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针对影响采集合格率的原因,并制对应的护理改进措施,通过 PDCA 的方式在观察组中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使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留取合格率提高到 95% 以上。
    1.2.1 P(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先对我院 2018 年 7 月-9 月我院收取的 40 例婴幼 儿作为对照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分析入院 24 小时内造成采集样本 缺陷、样本量不足等问题的成因。总结认为,儿童配合能力差,外阴 部皮肤有褶皱,导致不能及时接取尿液或造成取样量不足,从而失败。 护理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标本采集检查工作、交接工作 做的不到位等,导致出现漏洞。针对上述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具体 包括以下几点: (1)对护理人员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实验室检查相关知识,保 证其熟练掌握尿标本检查目的及标本采集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教育,认识到尿标本正确留取的重要性。由责任 护士落实监督,动态掌握尿标本留取过程,给予指导、协助,发现错 误、查明原因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随时开始重留,尽量做到一次 留尿成功;另外,责任护士每天在电脑上查询尿标本接收及检验结果 反馈情况,并班班交接。 (2)加强对患者的宣教:粘贴收集袋护士向家属耐心、细致地 讲解尿标本留取的目的、重要性、留取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其理解 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并能积极配合。需要使用集尿袋的小婴儿由护士 亲自协助留取。 (3)标本采集方法培训:在采集尿样前需要对会阴部位做好清 洁。第一步戴手套用温水对会阴区进行清洗以便会阴区的皱褶打开, 第二步更换手套执医用棉球吸取聚维酮碘遵循先外后内进行擦拭,再 用第二个棉球吸取消毒液遵循由内向外进行擦拭。第三步用温水按照 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冲洗两遍——待干。将收集袋打开放入 2 个无菌 的医用棉球开口正对并紧贴尿道口,通过棉球来吸收尿液。注意要将 收集袋放平不要折叠 ,以免因为折痕将患儿的皮肤划伤。在收集尿 液前需要先松一松收集袋的前后壁,避免粘贴过紧特别是男婴儿容易 将阴茎粘贴在一起。将集尿袋下缘外露以便及时观察尿液采集的时事 情况,告知家长尽量不要抱动孩子及适当约束患儿下肢的运动度。以 免因为反复摩擦而导致集尿袋脱落。当每个棉球所吸收的尿液量达 5-6ml,且收集器中也收集到了一些尿液,表示达到尿液量收集的剂 量标准(10ml/ 次), 停止尿样采集。带上一次性手套用空针抽取 收集袋中 10ml 尿液打入尿杯中——立即送检。1 小时内管床护士追 踪检查结果,如未完成尿液标本采集注明原因进行跟进班班交接。
   1.2.2D(执行)阶段
    护理工作人员牢记采集流程,落实以上制定的改进计划。采集结 束后需要做好登记并及时送检。如果在本班时间内没有完成采集尿样 工作,需要在交接班时告知下一班护士具体是什么原因没有成功接 取。
    1.2.3 C(检查)
   阶段每月召开一质量管理会议,探讨当月关于尿常规标本采集工 作的开展情况。针对不合格采样的患者,采取逆向查核到各管床护士, 每月护士长将工作人员统计出来,分析原因(工龄,能级,学历,班 次)。护士长随机进行抽查,详细了解入院后 24 小时期限内尿标本 留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态掌握改进措施落实情况。运用 PDCA 工具对观察组 3 个月分别进行前期及终期评价,对 24 小时尿标本留 取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
    1.2.4 A(处理)
   根据 C 阶段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并将改进方案纳入到 下一个 PDCA 周期的执行阶段中。从入院到采样完成的期限要控制 在 24 小时内,构建定期检查制度,发现有超过 1d 没有采集的情况, 需立即执行采集操作,并查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并登记在收集表上 面。综上,根据这一原则,即定期开展检查,分析执行过程中是否存 在问题,及时处理改正,编制改进计划,进入到下一个 PDCA 循环 中的 P 阶段,将编制后的计划落实,并跟进检查纠正后的实施效果, 评价是否达到预期,不断改进。 1.3 观察指标 选取 2018 年 7 月-9 月 40 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首先分析其中 留取尿标本取样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原因,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 2019 年 7 月-9 月我院收取的 40 例婴 幼儿进性运用 PDCA 工具提高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合格率的 方案,比较两组的留取尿常规采集的时间及合格率。 2 结果 运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改进 2019 年 7 月-9 月 40 例 6 个月-2 岁的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的合格率。结果显示:观察组 的留取尿标本采集成功率为 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9%。(见 图表


   3 讨论
    3.1 婴幼儿 24 小时尿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 尿液作为人体外排的一种体液形式,很多疾病会导致人体内部的 菌群、微量元素、酸碱度等发生变化,并在所排出的体液中有所体现, 因此尿检是常见及重要的临床检验手段 [2}。准确有效的尿常规检测, 对于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而在入院后针对 6 个月到 2 周岁及没有进行过如厕训练的婴幼儿,如何在 24 小时内及 时有效的采集到尿标本在临床上面有一定的困难。由于该年龄阶段的 婴幼儿,自主性强,语言沟通能力差,配合极差,未进行如厕训练排 尿随意。家长方面:陪护人员大多数是爷爷奶奶,语言障碍及认知水 平不足,陪护人员经常更换不固定,更换后未进行交代,家属对于粘 贴收集袋有顾虑和误解。护士方面:对于收集袋接取尿标本操作关键 点讲解不够通俗易懂,专业知识欠缺动,缺乏统一的操作流程与标准。 管理上面:对于接取尿常规护理人员只采用了口头上面的解释与说 明,宣教形式不够生动形象容易让家属误以为是插导尿管的形式及不 易掌握要点,标本留取过程落实不到位。 3.2 临床上提高婴幼儿 24 小时尿标本合格率的方法及局限 临床上为了提高婴幼儿 24 小时尿常规的方法,常采用单线条管 理:护士常规对家属进行讲解接取尿标本的注意事项——接取成功后 ——家属自行送往护士站——工人送检标本至检验科。常规的流程对 提高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的合格率比较局限,对当日管床护士及患儿 陪护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3.3运用 PDCA工具提高婴幼儿入院后 24小时尿常规合格率的作 用 PDCA 应用于护理中时,在开展过程中以质量作为中心,全体成 员共同参与,旨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全体医护 人员工作自豪感、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社会收益[3]。PDCA 工具开 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科学方法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充 分运用 PDCA 工具,以实际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由点及面深入分析 问题,然后再制定科学性、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积极应对,进而使问 题获得有效解决[4]。 此次将 PDCA 工具运用到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留取 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职责明确,PDCA 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婴幼儿 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合格率,但实施过程仍有不足之处,仍需 继续改进。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患儿护理中运用 PDCA 工具 后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尿常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PDCA 工具运用,可有效提高婴幼儿入院后 24 小时 尿常规标本合格率、率,提升总体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Kolesar, Peter J. (2005). "What Deming told the Japanese in 1950". In Wood, John C.; Wood, Michael C. (eds.). W. Edwards Deming: critical evaluations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 New York: Routledge. pp. 87–107.
    [2]乔 筠 , 李 亚 玲 , 朱 清 碧 . 腹 部 穴 位 按 摩 法 在 留 取 新 生 儿 尿 标 本 中 的 应 用 [J].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16,31(19):1795-1797.
    [3]王明达.尿液检查对新生儿多脏器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 [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1):64.
    [4]孙璐露,杨远升,李春静,等品管圈在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 儿 24 h 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的应用叨.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 1360~1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