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月9期   作者:汪艳玲
[导读] 临床重点分析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汪艳玲 (常州市武进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00)
【摘要】临床重点分析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分析中药注射剂,将传统中药治疗特点保留,作用以及起效均较 为迅速,可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作用重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20)09-0102-01
 提取以及纯化中药材后,可获得中药注射剂,可注入人体。分析 中药注射剂状态,包括乳状液以及溶液,也包括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 粉末,或者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浓溶液,属于无菌制剂[1],可将传统 中药治疗特点保留,用于治疗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目前临床上逐渐增 多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报道,促使临床更加重视中药注射剂安 全性问题,对此进行了相应探析。
 1 现状
 1940 年研制成功了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即柴胡注射液,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第一次开发中药注射剂热潮到来,目前,临 床共计 109 种中药注射剂,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分析中药注射剂,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及优势,可治疗肿瘤、心脑 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疾病患者,以上疾病若应用西药治 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胶原系统疾病等免疫性 疾病患者来说,若采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因此,临床推荐中药 注射剂治疗,可对患者免疫机能进行相应调节,安全性较高。另外, 临床实践证实,利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疗效确定,起效速度较快,不 存在肝肠循环吸收缺陷[2],对于不能接受口服用药的患者来说,对于 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不高的患者来说,均较为适用。
2 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越来越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国内医药界对其安全 性进行了相应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前 10 期中,涉及 8 种中药注射剂品种,包括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 液、葛根素注射液等,对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来说,危害性较 大,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数量也较多,举例说明,葛根素注射液可导致 患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3],双黄连、清开灵注射剂可导致患者发生 过敏性休克,死亡率均较高。
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相应分析,可波及人体各个系 统,包括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临床最为常见全身性过 敏反应,对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来说,涉及品种较为广泛,其中最 多的是清热解毒类注射剂,包括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以及清 开灵注射液等。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患者体质相关[4],与注射剂所含大分 子杂质以及成分相关,与临床辨证相关,与给药剂量相关,与合并用 药相关,与输液操作以及药品贮藏相关。


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分析发生机制,药物具有抗原性,进入人体之后,可对机体产生一定 刺激,导致特异性 IgE 形成,结合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等细胞 表面特异性受体,当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结合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肥 大细胞表面的 IgE,从而对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造成损伤,导 致脱颗粒,将过敏活性介质释放,包括激肽、组胺、5 一羟色胺等, 可对靶细胞起到一定作用,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出现。对比过敏体质患 者及无过敏史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几率高 4 倍至 10 倍[5],可将其归 属于不良反应高危人群,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关注。 对于某些中药注射剂来说,发生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是所含 有效成分,举例说明,鱼腥草、清开灵以及双黄连等品种中,含有有 效成分绿原酸,是半抗原,可结合人类血清蛋白,存在高度致敏活性, 清开灵注射液中,水牛角以及黄芩药物提取物存在,对于人体来说, 黄芩苷可致敏,水牛角提取物中含有蛋白质,可将患者体内某些敏感 抗体激发,从而导致过敏。另外,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对于中药注射 剂来说,有待完善以及提高提取工艺,其中可能将某些大分子物质甚 至杂质存留,包括淀粉、蛋白质、挥发油以及鞣质等,以上物质进入 人体之后,可成为半抗原或者抗原,对机体产生一定刺激,导致相应 抗体产生,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在中医治病过程中,秉持辩证施治原则,中药注射剂将传统中药 特点保留,临床应用时,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对于穿琥宁、清开灵以 及双黄连等常用中药注射剂来说,在西医院广泛应用,西医师采取辨 病施治,违背了中医辨证原则,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增加。 对于中药注射剂来说,主要是过敏反应,在理论上,过敏反应发 生影响因素不包括给药剂量,但是,药物可导致内生致热源释放、抗 体滴度变化以及血细胞破坏等,因此与中药物浓度紧密相关,对于使 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来说,剂量过大也是影响因素之 一,因此,在应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给药剂量进行特 别注意,每天开展 2 次静脉滴注给药,避免发生一次性高浓度静脉给 药事件,控制滴速在每分钟 40 滴以内。 对于某些中药注射剂来说,配伍其他药物之后,可产生沉淀、混 浊、变色等现象,例如双黄连注射液与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 大霉素、红霉素配伍时,可产生沉淀,清开灵注射剂与链霉素、庆大 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配伍之后,可发生沉淀或者浑浊,与生理盐水 以及葡萄糖等配伍,可产生不溶性微粒或者增加原有不溶性微粒,导 致不良反应发生。 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应提高提纯工艺,对于某些中药注射剂来说, 性质不够稳定,在贮藏期间,容易发生沉淀或者浑浊,医护人员在取 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避免患者发生有害反应,另外输液操作可将 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增加,分析原因,是因为护士在输液时将滴速 调的过快。
综合以上,思考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意义重大,后续可提出 针对性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彭国平, 李存玉.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分析与思考[J]. 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035(006):744-751. [2]CHENG Jinquan, SHI Qingping, DING Feng,等. 我院 6 种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028(013):139-146. [3]梁爱华. 中药注射剂:防范风险,规范用药很关键[J]. 中国 食品药品监管, 2018. [4]王珂欣, 高丽, 秦雪梅,等. 中药注射剂色差与安全性研 究进展[J]. 中草药, 2019, 50(09):2219-2223. [5]张祎, 殷华, 李月,等. 中药注射剂中增溶性辅料聚山梨 酯 80 的安全性问题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