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框架下的慢病防控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月9期   作者:林世勇
[导读] 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如何使群众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好、重病有保障,如何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改善全民健康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健康给人民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推动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汶川进行了大健康框架下的慢病防控探索。


林世勇
(四川省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汶川623000)
【摘要】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如何使群众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好、重病有保障,如何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改善全民健康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健康给人民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推动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汶川进行了大健康框架下的慢病防控探索。
【关键词】大健康;慢病防控;探索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20)09-0122-02

2010 年汶川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建设全民健康示范县的目标,作 出了“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这一重大历史抉择。党的十九 大,再次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推动落实健康 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显得尤为至关重要,汶川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一、通过五个率先,实现健康引领,为慢病防控清障开路 基于汶川人民对大爱的感念、对生命的珍视和建设健康汶川的先 进理念,如何把健康汶川和慢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是需要考虑的首要 问题。汶川的解法是,通过“五个率先”探路,把健康融入县域经济 转型的发展战略,推进“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民共同参与” 的慢病防控工作格局,转变了从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的局 面,勾勒出“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健康创造汶川实体店”的生动 基层实践。 (一)率先建立大健康工作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县委书记 任主任、县长任执行主任的健康委员会,下设专家咨询、统筹保障、 经济促进、环境营造、文化倡导、服务推进等 6 个工作组,形成了县 委统揽、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县、乡、 村三级联动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彻底打破 了以往条块分割的局面,摆脱了传统意义的小健康,破解了条块分割 形不成合力的痛点。
(二)率先建立法定工作保障。以县委出台决定,县人大作出决 议的形式,将全民健康建设施政纲领上升到法定程序,固化施政方略, 将县委县政府的施政主张变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历届县委、县政 府最大的民生工程,破解了一届班子一套思路、一个主官影响一届施 政,政策延续性不强的痛点。
(三)率先编制总体规划。邀请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 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专家编制了《汶川县创建全 民健康示范县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全民健康的行动纲领。 明确全县“三好两富”的总体目标(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拥有好 身子、过上好日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找准现实路径(发展健 康经济、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 务“五大体系”),为汶川全民健康建设规划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四)率先建立规范标准。确定了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健 康文体、健康环境、健康就业、食药安全 6 大领域为标准化重点领域 的 13 项试点项目,制定了 580 余个全民健康服务标准,其中采用国 家标准 109 个、行业标准 110 个,地方标准 78 个,自制标准 355 个, 标准平均覆盖率达 90%以上。采用标准化思路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和 能力,使群众对公共服务满意率由试点前的 74.4%上升到试点后的 95.34%。
(五)率先制定资金保障制度。整合部门力量,建立了资金整合 保障机制,制定了《汶川县全民健康体检实施方案》《汶川县全民健 康体检筹资方案》。整合了教育、残联、卫计、工会等部门的相关资 金,在不增加本县财政负担的情况下,确定了每两年为全县的干部群 众免费体检一次(第一年普检,第二年查漏补缺),破解了县级财政 负担增加难以持续推进的难题。
二、运用四大举措、破解防控难题,推进慢病防控与全民健康互 促共进 汶川地处川西北高原藏区,山高谷深、灾害多发。生活在高海拔 高半山的群众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在小病上 “未雨绸缪”,在慢病上“防患未然”,于源头上加以控制,实现全 民健康是推进健康汶川过程中,摆在县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汶川 的解法是,有效运用一套保障政策、一套防控模式、一套管理方法、 一套扶贫机制的“四大举措”,破解慢病防控“小马拉大车”的困 局,编织起覆盖全县的“基层慢病防控服务网”。
(一)出台一套政策,完善慢病防控保障。一是建立全民免费体 检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和移动诊疗特点,将“医院”开进社区、 开进厂矿、开进村寨,将县级医疗服务送到普通群众家中,2010 年 至今,全县累计体检 21.7 万人次,居民定期体检比例由 20%上升到 83.55%,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9.69 万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 93.96% 以上。对 1.6 万人次高血压患者、6419 人次糖尿病患者、1321 人次 疑似乙肝患者提供了确诊、复诊和预防服务,极大地增强了自我管理 意识。二是出台禁烟控烟政策。加强全民禁烟、控烟的自觉意识,全 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全县 75 个党政机关、15 个医疗卫生机构、25 个学校、38 家企业率先建成无烟单位,实现机 关企业事业单位全覆盖,吸烟率从 2012 年的 35.7%降至 23.6%。三 是抓实细胞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免费开放体育馆、锅 庄广场及乡镇体育场所,重点开展锅庄、羌族工间操、民间体育活动, 动员全县群众改变生活方式和理念,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县全民体 育健身路径达 152 条,居民保持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运动的 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 15-20%,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由 30%上升到 60%以上,每年有 100 余万人次群众和游客自发参与健身 活动,实现了主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飞跃。
(二)创新三大模式,提升慢病防控能力。一是探索“医共体” 新模式。坚持“五个不变”原则(公益事业性质不变、服务职能不变、 独立法人地位不变、隶属关系和资产归属不变、各项政策不变),按 照“五个一”管理思路(事实上的一家人、管理上的一体化、全局上 的一盘棋、发展上的一条心;服务上的一条龙),确立了“1212+N” 模式,即:一个“医共体”、两个中心(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 12 个乡镇卫生院,N 个县级医疗机构,高效优质整合了全县医疗资 源。二是创立“5321”慢病管理模式。


从 2013 年开始,积极探索并 建立了“五病先行、三师共管、二套工具、一体化管理”的“5321” 主动服务模式。三是建立全覆盖教育体系模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健 康教育网络,组建了高中级职称的健康讲师团,在全县开展巡回宣讲 120 余场次,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受教育达 1.8 万余人次。建立 了县有健康管理员、乡有健康指导员、户有健康明白人的健康教育体 系,有效提高了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三)抓住三个要害,夯实慢病防控基础。一是抓住政府引导的 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慢病防控,编制健康教育手册,村村设立健康教 育宣传专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印制各类宣传教育图册 10 万 余册。组织师资力量,开展“三减三建”(减盐、减糖、减油,健康 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健康生活方式宣讲。2017 年参与全国 第二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大赛,全县 24 个单位 379 人参加 健走活动,活动历时 100 天,万步率为 83.1%,数据上传率达 99.74%, 获得第二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省内优秀示范区。 二是抓住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覆盖 50%行政村的高血压、糖 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建立慢病 QQ 群,开展“糖友会”“高友会”俱 乐部 43 期,参加人员 2125 人次,健康咨询 5.77 万人次。每个乡镇创建“健康村”1 个,有社区的乡镇同时创建“健康社区”1 个。 在乡镇村建立“健康自助小屋”120 个,实现了 117 个行政村的全覆 盖,为村(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体重等健康服务。三是抓 住健康服务的辅助作用。为提高慢性病医疗保障,创新出台高压保、 血糖保等慢病保险。推进“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全县的医疗 人员打捆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62 个,与全县所有家庭进行自愿签 约服务。目前,已签约 6.6 万余人,签约率达 72.7%(其中,贫困人 口的签约率达 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 92.1%)。 (四)“九道防火墙”筑牢健康扶贫基础。在健康扶贫道路上, 汶川坚持从完善保障体制机制下功夫,及时打破因病致贫、因贫致病 的恶性循环,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一是提高大病医疗保障,减轻贫困 群众就医负担。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坚持按照“三保三补三基 金”的“九道防火墙”保障政策,实施全额代缴医保参保费用、取消 住院起付线、提高医保补偿比例、提高民政大病救助力度等政策保障, 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县域外合规转诊医疗费用个人自付占比 控制在 5%以内、县域内慢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自付占比控制在 5% 以内。二是强化扶贫资金保障,完善健康扶贫投入机制。从 2017 年 起,县财政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第一档缴费标准全额代缴 医保参保费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 100%。设立医疗卫生扶 贫救助基金,基金总额 300 万元。设立城乡居民救助基金,基金总额 400 万元。三是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方便贫困患者就医报账。着力推 进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完善分 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签订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协议,严格控制 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一站式医疗保障报销服 务流程,加强推行县域内公立医院住院和县域外住院一站式医疗救 助,为贫困患者提供便捷、减轻负担。 三、采取三大体系支撑,深化防控成果,开创大健康工作新局面 慢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汶川人民从改变心智出发,克服诸多主 客观因素上的障碍。以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的决心,破机制藩篱,聚 各方力量,打开了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的全新局面。但站在未来的新 起点上,如何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效,深入创新发展思路,是汶川在推 动慢病防治工作向纵深和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汶川的解法是,通过 努力探索建立评价、服务和保障三大体系,深化健康社会建设,秉承 德法兼修并治理念,向世人展示“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的魅力画 卷。 (一)探索建立“健康指数”“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立足居民 健康大数据库平台,通过汶川县个人健康评价指标系统,实现健康水 平、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健康管理、健康环境等方面数据累积、追 溯和可视化,研究、建立健康指数模型及发布机制,全面真实反映全 民健康状况,为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立足群众对健康的追求, 把“健康汶川、幸福汶川”各项事业,尤其是在绿色发展、生态宜居、 城乡统筹等领域取得的成效,科学量化地展示出来,把群众的幸福感 反映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 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创建成果,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放在建 设服务型政府职能的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 力,履行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确保公共服务更加公平 可及。进一步强化公共投入,探索财政资金整合和社会资金进入公共 服务领域的新路径,让人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实用的保障体系。积极利用 3P 模式、 直接投资和第三方平台等方式开展融资合作,组建汶川县卫生与健康 集团,探索推动“医共体”建设。加快金融健康投资,特别是主动医 疗、健康保险业等尽快在汶川落地见效。
 四、主要体会 (一)政府主导是保证 卫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做好慢病综合防控工作 是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直接关 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是重大而紧迫的 “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因此,政府的支持是做好慢病 综合防控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财政保障是关键 慢病综合防控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只有财政给予充 分的保障和投入,才能保证公共卫生工作、医疗工作、卫生应急工作 得到有力、有效的开展。 (三)群众参与是根本 卫生工作的开展,慢病防控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从政府到部门、 从领导到群众齐心协作、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拧成一股绳才能干好 事、干成事。 (四)求真务实是基础 医疗卫生工作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才 能保证卫生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玉,陈远银,石义全.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几个需要 解决的问题思路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
[2]张勇,姜庆五,杨功焕,陈政,梁晓峰.发展慢性病防控政策 打造健康中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VIP(8 期):561-5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