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策略 邓亮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邓亮
[导读]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当代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两项内容,才可以跟紧时代发展潮流,立足社会,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而小学科学课教学,就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来凤小学  邓亮   642352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当代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两项内容,才可以跟紧时代发展潮流,立足社会,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而小学科学课教学,就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从科学学科教育角度来看,想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为其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要素。考虑到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环境,教师必须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入探究环境中进行体验,并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促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获得提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对于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基本都有着较高的好奇心,倘若学生能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就会引起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获取知识并归纳总结,探寻到科学真理。例如,在对“变色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自然界当中的变色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变色龙的神奇之处,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有兴趣变得积极主动。在学生学习完本课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特性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人类以变色龙为灵感设计的东西吗?”以此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在本课教学完成后,教师还能够要求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个“迷彩”的东西。在这样的科学课堂当中,学生的好奇心将会得到激发,在兴趣的驱动下,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开展自主实践学习
        设计实践探究任务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实践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机会进行自主实践探究,让学生既可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能获得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由此实现小学科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例如,在教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在综合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了实践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知识探究。


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老师在设计和布置实践探究任务时,会直接提出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由此来指引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向,如“通过探索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出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等。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学生,确保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实践探究状态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课堂探究效果,为其获得更大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书籍,培养实践探究精神
        为了让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类书籍,为科学实践能力奠定相应基础。在延伸课外书籍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走进自然》,《十万个为什么》等相应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分享活动,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介绍读书经验。在了解科学知识和知识运用科学原理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学习效果,拥有较强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四、课后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单单是依靠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是不行的,还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后的生活实践。当小学科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就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能够让小学生在解决了实际问题之后产生喜悦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得小学生在这种心情之下更愿意去应用科学知识,进而促进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讲解完《沉和浮》的课程知识之后,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课后进行其他物体的沉和浮实验。像鸡蛋在水盆当中是沉还是浮;石子在水杯当中是沉还是浮;塑料尺子在木盆中是沉还是浮等等,并将这些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小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还可以让小学生掌握物体当中的沉浮规律,更是能够让小学生在这种小实验当中提高对科学实践的兴趣,从而强化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小学科学教师开展教学之中,对教学手段的升级和更新,符合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情况,对教学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打造适应于学生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体系,让学生拥有科学实验探究兴趣好欲望的情况下,加深对实践探究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杨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科学”课程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8(18):83-84.
[2]黄冰心.关于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05):71-72.
[3]陈天慧.小学科学课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19):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