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李海英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为强烈时,就可以重新整理其自身脑海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比较积极、具备进步意义的新发现,从而对原有事物进行创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一中学  李海英  154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为强烈时,就可以重新整理其自身脑海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比较积极、具备进步意义的新发现,从而对原有事物进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改善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促使其大胆将自身与众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让其能够树立一种“思维无禁区”的观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愈加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因此学科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联动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获得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完成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现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同时,还能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例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师生对记忆力有较高的依赖,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语文思维,不能理解语文知识,也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它,更不要说欣赏语文了。这就造成了学生缺少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学习难度不断提升,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压力。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样的知识类别为学生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解决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困扰,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培养,教师理应对学生的思维深度予以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辑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篇都是流传千古的经典,诸如《诗经》《离骚》《哈姆雷特》等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如果学生们的思维模式缺乏深度,自然很难融入其中,难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感受其中的情感。有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仅仅只是完成了表面知识的记忆,并未做到完全理解。
       例如,在进行课文《孔雀东南飞》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焦仲卿的行为感到不解,认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应当自主掌握自己的婚姻和人生,认为“唯母命是从”是一种迂腐的愚孝思想,甚至提议让他们“搬出去独立”。这些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于当时的历史制度和社会准则缺乏理解,而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那么只有对语文知识本身进行细细分析,由浅入深,才能帮助学生的思维结构变得更为具体,思考得更为全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便可以安排学生们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尽可能阅读一些与教材文章所属年代相符的相关文章和资料,拓展自己的思想境界,增长自己的见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除了需要注重语文学习之外,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样不能有所忽视。


教师理应为其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其按照计划的内容施行,确保学习的效果有所提升。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自主构建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不断发展,需要教师重视探究式教学,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不仅能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探讨、交流、质疑的机会,同时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氛围下自主探索、发挥想象、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维;最后还需要根据教学需求以及高中生特点,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理解和表达,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提出“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先结合文本资料进行思考,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然后以事实为论据呈现观点,最后让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小型的“辩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逐层递进的方式去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不同的见解发生思维碰撞,进而完成对课文中人物、环境、社会的认识。
        (三)加强语文课程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能够打破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弊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能够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开展具有创新元素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必修四《热爱生命》这篇文章,可谓是高中语文中不可多得的生命教育文章之一文章开头先谈到对“度日”的认识,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接着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做比较提出对生命的理解;最后提到“死亡”,水到渠成地表明了“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观点。对此教师可以以“我对生命的认识”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这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把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开启各自的个性思考,不断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基于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特征、认知规律,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巧妙地把创新思维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100+102.
[2]邢立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天地,2019(28):73-74.
[3]周笑燕.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9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