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陈瑞娟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陈瑞娟
[导读] 高中物理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物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云南省宣威市第九中学 陈瑞娟 655400

摘要:高中物理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物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但是,由于很多物理知识都较为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无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组织完善对于物理知识的整体认识和构建学生自主的知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应用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很好地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开展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高中物理学科具有十分复杂的知识内容,而且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也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灌输式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较低。而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促使高中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具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提出能力,激发求知欲望。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应用问题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并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此外,还应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阐述问题,而非采用强硬或带命令性的语言,应该注重增加问题本身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2)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确保学生能够成功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升趣味性,但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可难度过大,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的自信心。(3)物理教师应该认识到设置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围绕着具体的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提出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量,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个人在走路过程中所产生的力,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人站在马路上,自身要受到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地面所给的弹力,走路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由此来得出力的概念和具体的分类。



        二、加强对高中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通过应用问题提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目前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方法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助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落地生根。例如,教师在讲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对这一定律进行有效的验证。此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实验仪器,包括重锤、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等。而实验的原理主要是指根据重锤下落过程动能和势能的变化,验证减少的势能是否完全转化为了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如二者并不相等,重力势能为什么会略大于动力势能呢?如何使重锤的初速度为零呢?如何减少纸带和限位孔间的摩擦?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进而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对学生开展拓展性的训练,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设置一些具有新奇性特点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实践对问题展开探索,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将之前所留下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确保问题教学法能在物理教学的应用中具有实际效果。
        三、问题式教学在训练环节中的运用
        巩固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扩展其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问题探究出一定的规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规律及实际需求,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训练。例如,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其布置能够巩固和提升的问题训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注意对不同环节设置不同问题,借助问题来吸引和引导学生,使其对物理知识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提升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长立.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28.
[2]韩广.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31.
[3]曾爱红.试述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588-5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