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龚云佩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的指出,要在教育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围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九年制学校  龚云佩  4168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的指出,要在教育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围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由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所面向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和生活阅历上并不丰富,也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考虑到提升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审美能力,这也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基本思想理念之一。基于此,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引言
        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与探究音乐知识、培养演唱技能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感受音乐美,透过音乐能够发现生活美,受到美好思想与情感的陶冶,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促进艺术素养提升。
        一、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概述
        音乐教学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其中,发现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感受,将音乐基础和技能的学习导入其中,渗透到音乐审美和艺术体验中。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过于僵化的教学方法,不再将学生对于专业乐理知识以及识谱等作为核心,而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通过音乐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设置相应的情景主体,将音乐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导入其中并且以各种形式的音乐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在现在向着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主动创作音乐等出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逐渐转变了教学中围绕着书本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更多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美感。
        二、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还是以完成音乐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为主。音乐课堂上,教师注重对乐理知识和演唱技能的教学,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美的机会不多致使大多数青少年对生活缺乏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既不利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又不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甚至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品质完善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思想上必须重视起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表演实践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对音乐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方式以及独特美感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最终让学生实现乐理、技能、审美、思想品质等全面协调发展,这样才符合新课改下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思路
        (一)加强创编与表演歌曲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创编与表演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发挥,快乐学习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例如,在教学《友谊花开万里香》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歌曲之后,可以进行创编与表演歌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导入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第一小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乐器的节奏要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第二小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准备好之后,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演奏与配合有进步,并通过歌舞与乐队的形式释放内心的激情,体会音乐的美感,从音乐中感受友谊的珍贵,从而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引导学生感知音乐
        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其自由想象是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去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从而更为深刻地体会音乐美、意境美,最终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情感美、品质美,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比如,在欣赏赞美草原风光的音乐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用心去感受和想象,一幅幅草原宽广美丽的画面在音乐欢快的节奏中展现,音乐中所渗透的愉悦情感,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在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引导学生走向音乐审美教学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作为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可以产生丰富学生生活、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产生陶冶情操的效果音乐教育的这些美育功能当前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生虽然对音乐感兴趣,但是对音乐课并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在上了多了年的音乐教育后,对于音乐的专业知识依然是毫不了解。如何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的受益者,从音乐中获得审美感受,并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是当前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深人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此,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强化音乐欣赏,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高金玲.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9(23):69.
[2]龙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19(07):125.
[3]朱晗,王志军.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3):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