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海来加加
[导读] 相较于低年级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难度更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洛觉乡中心校 海来加加 616250

摘要:相较于低年级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难度更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此,每一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都应当把握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黄金和关键时期,积极探索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限制,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手段,一味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这种“我讲你听”的模式阻碍了小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思维活跃
        教学氛围具体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态度,从而为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对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出发,真正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肯定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各种游戏、竞赛等趣味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活跃和积极发展。例如,在教授《负数》时,大都数教师在教学中都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消化知识的空间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们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甚至有些学生开始排斥学习数学。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会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内容,通过这个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在课程中还会给予学生们消化、吸收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们将本节课程的内容掌握的更加深刻。这样,老师通过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消除了学生的消极心理。
        二、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们动手探究新知识,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动脑,从而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思路,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本班学生踊跃地展开探究,使学生带着原本的好奇对新知识展开探究,通过亲自动手来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以此来增强小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认知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探究意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首先,准备了若干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石块。其次,要求学生尝试测量出它们的体积,比一比谁的体积更大。学生已经对“体积”的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相关经验开始动手探究石块的体积。


有的学生采用“排水法”来进行测量,即把长方体的石块和正方体的石块分别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然后观察哪个杯子里溢出来的水量多,则哪种石块的体积更大。最后,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路被逐渐打开,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活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借助电子白板丰富课堂互动形式
        思维能力发展不是单一的自主探究,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元互动,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增强思维开放性。在现代化教育中,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工具逐渐进入了课堂,不仅可以进行投影,更可以作为互动的有效载体。其本身特有的资源库功能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能够为课堂互动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圆柱与圆锥”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设计教学资源及互动资源,设计两个圆柱与圆锥的吸盘黑洞,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圆柱和圆锥拖到相应的圆圈内,如果选择错误图片会被吸收。以此种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其认真主动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利用画笔功能,进行圆的趣味化创作,并利用投影仪功能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通过该过程开阔学生思路,为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便利。
        四、设计开放数学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习题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直接的途径,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却多为学生布置机械性、题海式的数学练习,这很容易致使学生在思维上形成固定性的成见,这种消极的思维定势则会直接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创造性的应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状况来设计和布置开放性的数学练习题,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促使学生可以立足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来分析问题,探索多样化的解决方法,挖掘学生思维当中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克服思维定势,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老师在课程中为学生们设置了更多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对例题进行求解,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技巧。这样,老师通过设计开放数学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的具体内容,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景,搭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支架,借助电子白板丰富课堂互动形式,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开科.小学生高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9(10):33.
[2]陈宜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09):183.
[3]彭瑜婷.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