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洪乃标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洪乃标
[导读] 写作是学生内化语文知识,向外输出并升华的过程,是学生展现个性、表露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麻音塘小学    洪乃标   554000

摘要:写作是学生内化语文知识,向外输出并升华的过程,是学生展现个性、表露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助力学生更快、更好地搭建写作框架,理清写作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延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促使学生高效开展写作练习,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章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
        引言
        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帮助学生积累作文写作中可以应用的材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类型文章的构成结构,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对结构的理解更为清晰。在学生实际的写作练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提升他们写作的思考清晰程度,增加结构的严谨性。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博赞创建的,又称心智导图、脑图、树枝图,是利用发散思维来具象化、图形化事物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具有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思维导图是通过左脑和右脑相互结合的方式,将主题和焦点放在图形的中心,通过联想和发散思维,向四周发散关键词,将事物发展脉络有序地展示出来。思维导图由于其具有强大的记忆、思考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通过学术研究,将思维导图推广到企业界和教育界。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关键词,把握写作主题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其中一大关键性因素就是关键词。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们根据思维导图的绘制进度进行思考,不断地完善思维导图,从而明确写作教学中的主题,完成写作训练中中心主旨的确立。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写一篇以《秋天的景象》为题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想想,来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师:“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明确,它的主干是什么?”生:“景象!”师:“很好,但除了景象,还有一个关键词哦!”生:“秋天。”师:“对,那么围绕着这两个主要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想象到,秋天的景象都有哪些呢?”生:“落叶,秋风,果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想象力始终能够紧扣主题,进行更加丰富的创作。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的一种“超能力”,这种“超能力”让学生可以借助此力量开辟出“第二个自然”。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讲,尤其是创作方面,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训,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给学生插上创作的“翅膀”,增添学生的创作作品的丰韵,增强学生作品的可读性。思维导图的形式需要学生与现实生活进行联想,并以此为基点或者中心点,借助想象力逐步向四周进行辐射,以形成自己的思维网,为学生开展写作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三)内容结构化,明确写作思路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结构内容进行相应的构建和学习通过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结构,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书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将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大致描绘出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进行填充,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的创作,先确定结构,然后大致填写内容梗概,最后进行补充。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盲目创作,无法控制字数限制、内容面积等,有助于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在课堂上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写文章之前,都会把思维导图放在多媒体上,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文章需要归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整个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里,甚至每个自然段字数也会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界定下来,再让学生动笔,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不是随便把题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冥思苦想,找不到规律。而且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质量,不会随便为了拼凑字数写一些不相关的话题,思维导图下的文章,无论是文章的结构还是文章条理都会非常的清晰,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就会在写作前列提纲,把握文章的脉络。
        (五)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学生从中年级过渡到高年级,也是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的阶段。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没有观察意识,在习作练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缺乏习作的立意视角,容易出现素材匮乏的现象。而借助思维导图正好可以改善这种局面,帮助学生在习作时学会选择合适的素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接受知识能力,创新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语文课前预习、阅读、写作、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整合能力以及系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39-40.
[2]朱万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4):113.
[3]周艳芝.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2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