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谢兰仙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谢兰仙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第四小学  谢兰仙  5336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掌握程度一般更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相较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它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概念,更多的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与基础运算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高度重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数学课堂进行创新,推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以此促使小学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数学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以促使其自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小学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以此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这样才能更快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某蛋糕店推出一款新出的蛋糕,为了促使更多的顾客可以品尝到这一新出的蛋糕,蛋糕店老板决定将蛋糕分成小块售卖。老板将新出的大蛋糕平均分成了8等份,第一个进店的顾客买了其中1份,第二个顾客买了其中2份,那么这两个顾客一共买了蛋糕的多少,还剩下多少呢?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促使其懂得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广泛利用生活元素
        为了有效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活问题。同时,要运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可以在讲解例题时,添加一些生活元素,将枯燥的数字转换为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带领学生进行运算练习。


将“50-25”这个算式的题目改为“老师一共带来了50个苹果,吃了25个,还有几个苹果?”;将“22+16”这个算式的题目改为“教室有22个同学,上课铃响后,又有16个同学回来了,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通过这样的简单转换,在题目中加入生活元素,以减少公式带来的枯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科学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属于巩固知识的关键步骤,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不同形式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熟悉以及认可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必须转变常规的作业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学习的相关情景在实际生活中都可发现,譬如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回家详细观察家中有哪些属于圆形的东西,学生在回家观察时,按照课堂教师所教,能够快速解答之前的疑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详细观察以及发现数学的思维能力。
        四、建立学习讨论小组,强化课堂教学内外的讨论
        为了推动学生学习自制力的提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之外可以设立学习小组。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开展课程预习,以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逐步实现学习难度的提升。每节课堂教学都可以设定相应的目标,确保数学课本内容能够让学生有计划地逐步掌握和运用,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成效。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要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确保将数学知识真正地掌握起来。通常情况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外老师不能单一化地布置课后作业,同时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动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花费适当的时间来对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深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针对于某个学生的,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发展空间。比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学习有关“距离,速度,时间”等知识,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散步、骑行等运动,通过对这种运动的体验来感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将取得良好的成绩,还能在实际应用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情形下,小学数学老师让学生计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计算教室到操场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带着相应的任务来学习,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总之,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创新,推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董军梅.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才智,2019(34):159.
[2]周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2.
[3]吴福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