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丁卫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丁卫
[导读] 通过有效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去学习与掌握数学概念与数学原理。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小学   丁卫 655000

摘要:通过有效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去学习与掌握数学概念与数学原理。从而使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成为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融入到问题情境当中进行深入地学习,充分体现出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当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打下坚固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学习,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的关键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并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成为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产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为教学创造较高的效率。不过,问题情境创设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质量的,无意义的提问只会拖累学生学习进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兴趣,采用适合的情境创设模式,让提问效果达到最好。此外,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快速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让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教师而言,采用问题情境能够改变课堂氛围,调整上课节奏,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的反思教学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应融入分层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问题难度分层,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和收获。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将分层教学灵活地运用到小学课堂中,将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分层教学融合,既可以把小学数学中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具体化展示,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分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帮助不同水平的小学生能在问题创设中思考,得到深层次的锻炼,也促进数学教师将理论知识从时间、空间方面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延伸。



        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地向学生提问,通过问题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如下:如何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拉直,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对应长方形的哪些边呢?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内容,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印象和理解,让学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自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不能揠苗助长,要循序渐进,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不要过早地让小学生去接受一些高难度的知识。如果你让一个小学生去学习高等代数、微积分、矩阵,这很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一致,学生就会丧失信心,降低求知欲,导致课堂效率低,双边活动不积极。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问题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呈现。
        (三)采用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采取实践通过手、眼、脑紧密合作,清晰客观事物变动性,将外在表现出来的思维行动变换为相对应的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实践活动间创设问题情境是协助学生思考发问,进行自行学习的一种模式。例如讲解“圆的周长”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前用硬纸做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并对其周长和直径等所能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得到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相应规律。再由教师进行解答学生提出的困惑之处,让学生理解对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出问题,培养了思考思维和实践能力。设定问题与场景的教学形式可以贯通整个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保证活动的多样性。适于学生的情景式教学需要诸多有价值性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于身边,在多样的问题情境中有效的对数学进行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细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35):93.
[2]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126.
[3]张彩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