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张彩霞
[导读] 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红旗小学  张彩霞

摘要: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那些阅读能力不足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选择与课文内容相贴合的绘本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增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1.因材施教,关注阅读能力不足学生发展
        对于阅读能力不足的学生,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辅导计划,少写多读、少写多背、少写多说,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辅导:第一,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阅读能力不足学生听讲习惯的关注。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大多不会听讲,不知道听什么、怎么听,要么充耳不闻、神游四海,要么张口就来、不加思考,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与督促,首先要求学生从听讲的习惯与态度上有所改观。
        第二,复述的训练。复述可以从简单复述开始,即复述师生的发言、复述课文某一部分的内容,要提醒学生注意复述的顺序、分清主次。复述是一种具有理解整合功能与表达积累功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促进阅读能力不足的学生加强理解,另一方面可积累语言材料与言语结构,利于读写结合。
        2.选择与课文相同内容的绘本
        对于课文《刻舟求剑》,笔者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绘本进行授课。《刻舟求剑》是一本中国特色的绘本书,用绘画的形式传递中华传统寓言故事,用传统故事揭示人生道理,影响和滋润孩子心灵,以最简单的形式,浸润孩子心田。选择绘本《刻舟求剑》的原因是这本绘本与教材内容具有相似的内容,教材中只有一张插图,并不能演绎整篇寓言故事,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出示绘本进行补充说明,绘本《刻舟求剑》有教材所没有的内容,笔者将这部分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深刻明白所蕴含的道理,将道理内化于心,作用于行动中。
对于课文《王二小》,笔者选择的绘本是《小英雄王二小》。《小英雄王二小》属于红色经典爱国系列。绘本内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展示中华儿女美好的人性和硝烟战火中的智慧。其作用是激励儿童热爱祖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现在。选择绘本《小英雄王二小》是因为绘本让王二小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通过图片展示,体会日寇形象,走进故事情境,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小英雄王二小》能够对教材进行补充,比如王二小的基本信息,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王二小只有 13 岁,却表现如此勇敢,最终王二小的牺牲换来了八路军的胜利,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多方联合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第一,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进行可持续的良性合作,实现双赢。比如:定期在学校选出讲故事志愿者去为大家讲故事;我当书屋小管家,协助书屋管理员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儿童阅读主题活等。第二,联合家长,开展校园阅读活动。如:联合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每学期评选书香家庭;利用课外阅读展示会或家长会将学生的阅读成果以阅读卡、剪贴报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展示等。


第三,还可以在在全校、年级组之间或是班级内部开展多种校园阅读活动,如: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主题阅读月等,以诵”、“展”、“赛”等多形式进行。此外,还可以联合其他临近学校,在学校间合作开展阅读活动。
        4.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初意在于让学生“动天君”,自己在对课文的阅读中“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语文预习中,除了要教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圈画、认读、理解生字词之外,还要教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自学。如: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诗歌的节序号;朗读课文三遍,通过初读、精读、熟读达到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全文较流利的程度;想一想,结合插图,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将自己关于课文思考的问题记录下来;根据课后的要求,查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资料等。
        (2)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叶圣陶在阅读方法指导中提到,在阅读的时候,最好是读过了一节之后停下来,思考一下刚刚读了什么,然后再接着读下去,等多读了几节之后,再连起来思考一下自己所读的内容以及产生的感受。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动天君”,可以着重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读完一段后,让学生想一想通过本段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想一想文章哪一处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边读边思考成为学生的一种经常性的思维活动,然后举一反三迁移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对于一些文中的不合理之处,还应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养成不迷信书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读书时应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5.融入相关影视资源,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保证。教师要结合学生喜欢影视作品的特点,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影视资源,营造充满活力、充满乐趣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阅读教学的魅力。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前,教师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第一集片头,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吗?里面都有什么人物呢?有曹操,曹操是魏国的丞相,曹操有个儿子叫曹冲,在比你们还小的年级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动画片……通过让同学们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契机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文本鲜活起来,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助推作用。
        结束语:总之,阅读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在当今社会,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但凡对社会有巨大成就者大都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者。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诸多需要培养的好习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鸿轩.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汪圣梅.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