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徐明生
[导读] 近年来,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茅草街镇沪南小学  徐明生  413201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校园来说,法制理念的推行比较缓慢,导致学生的道德意识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针对这个方面采取创新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力求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 应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 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这门课本身所包含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体会到书本中所描述的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社会阅历。
        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环境,把生活带进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有较多以实际生活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为载体,帮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点。而且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切身体会到,生活就是一幅幅平凡的画面,而且这些平凡的画面更能带动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走进课堂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情感体验。故此,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身边环境进行引导,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家各户都有了私家车,马路上车辆也随之越来越多,小学安全教育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平安回家》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回家时注意公路上车辆的来往、知道遵循交通规则来保障自身安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在教学课程开始的前一天,让学生记住回家路上遇到的交通标志,然后通过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可以让家长帮助拍照整理。然后,第二天把画出来的交通标志裁剪下来,在课堂上拿出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利用学生每天上下学的生活环境进行引导,在课堂交流的形式下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
        为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环境。比如,教师在教学《学会拒绝》时,就可以创设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场景,即学生在放学独自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个借助糖等食物向其推销的陌生人,且陌生人各种诱惑学生,学生应怎样回答和拒绝呢?当情境设定完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积极演绎展现自己的处事办法,考验他们的拒绝能力,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以及拒绝技巧。由于场景的具体构成是由学生决定的,所以除了教授给学生相关的拒绝方式外,还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增强学生勇气等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者接受推销,教师也应循循善诱而不是惩罚责骂,而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还可进行对此情境练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做出反应,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三、加强生活化实践,巩固教学成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而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养成,必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和社会上进行反复的践行,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要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人士以及专业组织,举行各种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各类活动,通过家庭教育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各类纪念馆等社会教学基地的参观,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帮助监督生活化教学的推进
        奖励总是会比惩罚更加让人投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解,然后用公正的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只有教师的评价公正令人信服,学生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之后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让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得到一些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让学生产生不甘于人后的学习态度,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当然,这种完善评价体系的方法同样适用与教师,双向的评分可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同时积极的评价也会增加教师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动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优化了授课方式,提升了教学效率,还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邦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7+9.
[2]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48-49.
[3]张桂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