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蒲亚
[导读] 和传统的浅层阅读相比,深度阅读对知识面的覆盖更加广泛。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化龙小学校 蒲亚    638000

摘要:和传统的浅层阅读相比,深度阅读对知识面的覆盖更加广泛。深度阅读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合理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其阅读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深度阅读避免了阅读的浅层化,能促使阅读者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自主建构找到其中的规律,最后展开拓展应用。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深度阅读开展的意义分析
        首先,可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正在由课内向课外逐步迁移,深度阅读的推进有利于在课内通过教师的教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积极思考,培养初中生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能够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初中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启发和积极保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心理。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积极引导,使初中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初中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初中生语文素养综合提升。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钻研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这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具有多重意义。
        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深度阅读的良好氛围
        不同的文章导入的方式是不同的,带来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教学导入的目的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铺垫。教师设计的导入应该与课程活动融合起来,在深度阅读课程中,导入推动深度阅读的发展,为深度阅读做好准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导入的形式,将导入内容借助视频或者音频展现出来,或介绍最近的前沿知识,或教师对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凸显出导入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积极融入课程中。导入应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改善教学效果。



        (二)设置争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使用对文本进行拆解、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给学生讲授题目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思维。事实上,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记忆知识,而应该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使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认知的独特性往往会造成思维冲突,从而容易产生困惑,使学生在困顿中焦灼、挣扎。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思维冲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和个体化理解,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在与自我、文本和教师多元化互动中,向阅读更深处漫溯。
        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本篇课文中前后共提到了几处地方?这些地方相互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前者简单明了,从题目中即可获得答案;后者则需要学生经过认真阅读与思考才能进行回答。所以说,这看似简简单单的“教学提问”,不仅有层次上的区别,而且能够在“不经意”间有效激发课堂的良好阅读期待,引领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进入阅读、思考和探究状态。
        (三)确定深度阅读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前,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找到教学方向。在制定目标时,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着手,既要深度阅读,找到需要深度教学的内容,又要借助探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品格,找到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从课文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充分考量到课程的特征,制定与学生紧密相连的目标,让学生积极融入语文课程中,并加深对知识的思考。借助学习,学生能够找到清晰的学习思路,获得的知识也会比较有条理,从而不断开阔思维,这是深度阅读带来的效果。
        (四)读写结合深化阅读感悟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大重要版块,它们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从两者的关系来看,阅读是为了吸收,写作是为了反思和表达。从实际效果来看,合理运用读写结合的练习方式,对于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完成文本阅读的基本任务之后,应该及时布置一些相关的读写练习任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阅读感悟。
        结束语
        总之,学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深度阅读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表达,新旧知识之间的建构和融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高阶思维,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明学.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30):53-54.
[2]贾永梅.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名师在线,2019(23):71-72.
[3]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