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浅探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赵继社
[导读]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初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古诗阅读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立诚中学 赵继社 711711

摘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初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古诗阅读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通过传唱形式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其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在初中古诗词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古诗词文化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还将有助于培养一批古诗词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承人。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学习生活既紧张又单调,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学生会将学习视为一个任务,而任务完成质量主要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衡量。语文古诗词学习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而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显得非常被动,这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课外时间很少,在古典文化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多,造成了普遍古典文学底蕴不足的问题。同时,古诗词距离生活较远,学生面对古词古句时会感到生涩难懂,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将古诗词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疲于应付,这也是古诗词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中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一)立足语文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教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节奏感、韵律感,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教师在古诗词教育中,重点强化几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讲解、释义、背诵。古诗词教育之“美育”功能缺失,导致学生在面对古诗词时,第一时间便会联想到“背诵”,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抗拒感。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古诗词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同时还应当从诗词开展诗句赏析,让学生感知诗词独特的节奏美、形式美、音乐美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为实现良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奠定基础。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二)将古诗词与生活相联系,发挥出古诗词的文化教育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古诗词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人们日常的生活状况,因此要将古诗词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就一定要将古诗词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需要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才能够发挥出古诗词的文化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地将古诗词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串联,使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古诗、了解古诗,鼓励教师通过生活化的策略拉近古诗词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要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积极地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在家庭的生活中对古诗词文化予以正确的关注,从而实现古诗词文化学习和运用的“闭环”。两方面的同时着力,将有助于解决生活与诗词相割裂的问题。
        (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累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中国文化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精华。教师们指导初中生学习古诗文,不但从中汲取语言文字和文学上的营养,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引导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古诗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从大的方面来说,有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如儒、道、佛等传统文化;从小的方面来说太丰富多彩了,有节日文化,有民俗文化,有礼节文化,有历史文化,有文学方面的文化,如诗词曲、散文等文学形式等,初中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果想让初中生传承下去,就需要他们在学习古诗文时认真搜集资料,随时注意积累这些传统文化,并能熟练掌握。
        (四)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运用好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是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结合课程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的背景下,教师就能更好地将诗词之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意境直观化地表现出来进而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诗词,更深刻地掌握诗词背后的意境。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中,作者对于意境的把握是极其微妙的,是有着丰富情感的。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要自己首先吃透意境,并且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着代入感,愿意主动积极地了解作者描述的意境,最后在思想上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最终完全体会并掌握整个诗词的意境,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结束语
        除了借助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在汉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语文教学课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感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9(10):75.
[2]李吉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0):92-93.
[3]孙小惠.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