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饶光明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饶光明
[导读] 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能将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重点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四川省射洪市大榆镇玉太学校 饶光明  629200

摘要: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能将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重点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个,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实现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可视化,从而让数学基础薄弱的小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学习起来更简单。因此可以说,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是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问题,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较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教学探究
        引言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拿手好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进而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从图形入手,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时候,要以图形为切入点,因为他们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对文字和数字的认知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图形的接触比较少,思维方式上还未能将图形运用到解题中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以语言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数学中的知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授予他们,让他们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吸收概念性知识帮助他们养成从图形中提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讲解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由于前面的课程已经让学生简单认识过四边形,所以他们已经能够辨认出平行四边形,只是对梯形有些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先给出几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他们先自己观察,找出这些图形共同的特征,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他们经过讨论,很快能回答出两者的特征,只是语言还不够精练和规范,此时教师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讲解给他们,并指出教材定义和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差别,培养他们的规范性思维。教学的主体过程是学生们对图形的讨论思考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在数学概念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概念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概念理解起来简单,学生能有效地消化,还有一些概念是用比较抽象的数字语言来描述的,理解难度大。而且,很多学生对文字表述的概念缺乏学习热情,思维并未投入到概念学习中去,常常是完全没有弄懂概念,运用也无从谈起,或者是一知半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未能深入掌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无法有效运用。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贯彻落实数形结合思想,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尤其是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将其和图形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具象化和生动化,学生自然会高效理解和掌握概念,领会深层含义,举一反三。以正方体这部分内容为例,如果直接介绍概念: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称之为正方体,小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头脑中也想象不出具体样子。这时就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展示魔方、包装盒、箱子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这些物品,除了能理解概念,掌握正方体的属性外,还能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推理和判断,理性认识正方体,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三、深挖教材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的运用
        归根结底,教材是学生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挖教材中的知识点,主动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课本知识上的图形与数,以便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时,由于分数这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直观的几何图形和实际的物体来以形助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的西瓜”,然后指明分给两个同学,让学生想想怎么分,每个人能分到整个数的西瓜吗?(不能),每人应该分到多少?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四、在探究数学规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学习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探究规律,掌握规律以后,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数学规律具有隐蔽性,通过表面的内容很难发现,这就要求教师把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小学生的方向感一般都比较差,缺乏位置意识,在学习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时,经常存在畏惧心理,总是搞不清楚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把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都呈现在图上,这样,位置关系一目了然,通过观察,可以明确位置和方向规律,用更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养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自觉性。在寻找规律时,必须借助“形”的具象和生动性,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数”,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去验证想法,找出数字规律,训练数学思维能力,激活创新意识。又比如,在研究植树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在草稿纸上动手画图,直观呈现内容,在观察中发现植树规律,设计植树方案,明确总共可以栽种多少棵树。
        结束语
        客观地说,想要将数学思维渗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思维模式也比较简单,因此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向他们输出数形结合思维理念,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数形结合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谢芝玲.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28.
[2]张美琼.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05):88-89.
[3]茆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解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