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户外娃娃家中交往能力的观察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罗晓燕
[导读] 幼儿园是宝宝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所以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杭州市澎行幼儿园    罗晓燕   310000

摘要:幼儿园是宝宝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所以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幼儿园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户外活动是最受幼儿欢迎的一项游戏活动,通过户外活动会让幼儿接近大自然,户外环境也会刺激孩子的感官,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的体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等等。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幼儿园户外活动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户外活动配合上老师的指导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幼儿在整个幼儿园户外活动中都获得了哪些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户外活动、幼儿、交往能力
       一、研究背景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利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但是在现在的实际教育活动中,孩子却总是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环境中。都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所以无论是在家里或是在幼儿园,幼儿往往都是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即使在户外活动也是被严加防守,家长和老师干预很多,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一份责任,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必须如此。然而这样也会阻碍了幼儿的发展,使得户外活动没有发挥它本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然而独生子女的问题也明显增加,由于缺少童年玩伴,成长大多数是孤独的,所以很多独生子女渐渐变得孤僻,难以接近,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发展为自闭症。大班阶段正是幼儿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以自我为中心,在活动中独自摆弄玩具,并经常产生冲突。所以当他们上幼儿园时,需要通过让他们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
        2、在户外活动的自然环境教育中,应该意识到儿童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慢慢地相适应,而不是把幼儿看作“小大人”,教给他们太多的大道理,使幼儿的心智过早地成熟。
        3、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积极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现在的很多幼儿园老师在这方面对于幼儿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吸收和适应,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
        二、研究意义
       幼儿交往能力指的是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所需要的交往策略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听起来似乎对于两三岁的幼儿来说很困难,因为两三岁的幼儿说话都很困难,更何况对于人际交往这种需要通过思考来进行的活动。但是,幼儿一般在两三岁时就应该进大班了,就开始了集体生活,这样一来人际交往无可避免,其实无论年龄的大小,只要开始了与别人的接触就应该开始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们不可能永远是一个人孤独地活着,所以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变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应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而且应适应儿童的本性。本课题主要是研究通过户外活动如何对于大班幼儿交往能力进行培养。
        三、户外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措施
        1、语言交往能力
        语言是交往的基础,通过语言才能让交往过程持续下去。在户外活动中,通过户外环境的刺激和更广阔的空间为幼儿培养语言交往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会。



        2、学会礼貌用语
        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礼貌用语,要让幼儿懂得礼貌地和别人说话,学会用“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这些词看似简单,让幼儿学会说这几个字简单,但是要让两三岁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却是比较难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幼儿老师应该言传身教,让幼儿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养成习惯。并且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举办一些有助于养成这个良好习惯的活动,使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从被动变主动。
        3、丰富词汇
        幼儿是严重缺乏词汇的,在活动中要重视幼儿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老师应多鼓励幼儿自己用词汇组织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并且要持有宽容的态度,当幼儿在表达时遇到困难应允许他们结合肢体语言来完整表达。老师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帮助他们丰富词汇,提高语言交往能力,使幼儿感受到交往过程中与人交流的乐趣。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实物,例如水果、蔬菜等,来引导幼儿记住一些简单的词语。
        4、培养幼儿处理问题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很低,所以需要各方培养。幼儿在刚上幼儿园大班的人际交往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从与家人的接触向与各种同龄人的交往转变。一开始在家总是对家人很依赖,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也相对较少,但是到了幼儿园没有了家人,真正接触社会群体,就会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伙伴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户外活动来给孩子们创造学习处理问题的机会,比如几种户外游戏。在提供玩具时,老师可以只提供一只玩具,让孩子们一起玩、轮流玩,不能让孩子养成独占的习惯,学会分享。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戏,让孩子们一起搭积木,这样不仅可以动脑,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在整个游戏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交往与陪伴的乐趣,从而让他们乐于交往,提高了交往能力。刚进幼儿园时,很多幼儿离开了家长一时不适应就会开始大哭大叫,这时就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户外活动中从最初的各玩各的,到后来与同伴的接触和交流,便也渐渐熟悉起来。在户外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经常注意到一些总是一个人玩的小孩,要鼓励他们去寻找小伙伴一起玩,可以一起组织找朋友的游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朋友一起玩,并从中感受到朋友的意义。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持续的关注和注意,促进孩子们的交往。
        5、培养幼儿互助能力
       ①在生活活动中互助
        生活活动中有很多自然、真实的需要社交的活动,是培养互助能力的大好契机。比如,当同伴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老师应让幼儿去鼓励和安慰同伴,可以用言语来安慰,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互助,让他分享自己的玩具给同伴,这样以行动来安慰。
       ②在游戏活动中互助
        两三岁的小孩子可能在生活上的互助懂得的很少,但是在游戏中他们能懵懂地感知到互助的乐趣。比如当幼儿们玩组队找东西的游戏时,一个组的就会有共同的目标,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互助,老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幼儿们了解到什么是互助,怎样通过互助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悦。
参考文献
[1]黄依然.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支持策略探析——基于大班角色游戏“小学生活体验馆”的观察案例[J].成才,2020(06):60-63.
[2]薛琴.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游戏区域活动为例[J].幸福家庭,2019(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