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梁梅
[导读] 思维导图由简单直观的图形、结构、色彩、关键词、符号等元素组成,在小学语文写作与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对于写作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们进行创造和学习,开发较为先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中心完小   梁梅   554003

摘要:思维导图由简单直观的图形、结构、色彩、关键词、符号等元素组成,在小学语文写作与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对于写作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们进行创造和学习,开发较为先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基于此,本文章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将抽象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图形思维进行有效的表达。在语文习作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的技巧,从而使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点。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中阅读和写作板块所占的分值在不断提高。因此,学生应该对写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于写作的正确认知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习惯。
        (二)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写作思维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开发。学生们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学习,融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天赋,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再创作,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于正式启蒙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小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独特思维和符合自身的思维方式时,在之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灵活,思考问题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变得更加完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在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训练之后,就需要关注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使用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思维特色,继而写出创新性的作文。大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将教学内容一遍又一遍地教授于学生,学生只是单一地作为“聆听者”,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导图的启发性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构建写作框架的能力
        写作不止需要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学生具备谋篇布局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构建框架的能力,这样才能写出主旨鲜明、逻辑通畅、结构优美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助力学生进行写作,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作框架和细节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写作主题处理框架与细节,保证学生的框架和细节配合完美,详略得当。
        (三)利用思维导图,有效进行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读写结合这种教学策略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此引起重视。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更为丰富的词汇以及语言,同时阅读的内容也可作为作文中可以应用的材料。最为重要的是,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学习文章质量较高。文章中可以供学生借鉴、学习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其中的语言词汇、应用的材料,也包括文章的结构构建。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充分掌握阅读材料中的有效资源,教师便需要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对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等进行整理。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指导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怎样写的现象,这与其缺少生活阅历以及缺乏对生活的思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的写作课程上,有助于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将作文框架梳理出来再进行内容的填充。以“记一次难忘的事”为例,将“一件难忘的事”作为中心关键词,通过开头、经过和结尾三部分列出文章框架,然后再将具体内容填充到框架中。如在开头部分,交代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在经过部分,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出来;在结尾部分加以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感情上的升华。通过对文章框架的掌握,帮助学生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以便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
       (五)运用多媒体,扩展写作内容
        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堂教学知识以更为详细具体的方案进行不断地扩展和引导。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阅读过《西游记》的一些节选片段之后,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部分影视片段,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印象,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进行对人物的分析以及观后感写作,便能更加顺利高效。
        结束语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将作文信息和选材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不仅能缓解学生在习作时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有效选材,并建立更加直观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和运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图形功能,帮助学生高效习作。
参考文献
[1]卢悦.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21):119-120.
[2]顾晔.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激活小学作文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4):32.
[3]王舒雨.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9(04):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