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周俊峰
[导读] 随着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体育情感与品质、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等。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实验初级中学 周俊峰 442300

摘要:随着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体育情感与品质、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等。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一把抓,不进行明确的目标性教学,会导致班级学生综合体育素养不全面,达不到教育统一性的要求。笔者通过论述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指出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体育;应用
        引言
        初中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体育教育具有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依据班级里学生不同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进行区分,并合理分配成几个小组,将水平相近的同学放在一个小组里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这样不仅符合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锻炼诉求,还能够优化教学模式,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兴趣度有限
        初中生年龄小,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课外的活动,体育对他们来说是放松性的活动。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过程一般是教师统一演示动作、学生模仿、自由活动的过程,整个教学中教师以全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没有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进行分组和分层次教学,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无法通过体育学到有价值的信息,兴趣度不高。
        (二)分层教学缺少日常生活化内容
        体育素材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服务于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延伸,只是按照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关注学生体育情感和竞争精神,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比如,在教学足球时,教师在将学生分组后,进行演示性教学,而没有从足球运动的发展以及国家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导致学生对于足球的了解少,只是从运动技能上提高自己,意识过于单一。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差异
        初中学生的男女差异、身高差异、体质差异等都非常明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是不能够一概而论的,教师首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摆正应有的教学态度。其次,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需要教师为学生测试基本体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状况,通过测试结果显示的数据以及教师的专业技能鉴定,完全掌握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等级区分,即高级、中级、低级,而后依据等级区分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案,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符合体育教学的真正诉求。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都是基于全体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虽然具体明确,但是往往无法提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既要照顾到学生差异,也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目标要具有挑战性,要设置具体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在体育中具备一定的拼搏精神。在不同层次的小组学生中,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化的设置,比如,技能深度、广度、运动能力、团队互动性、新知识接受能力等,从多个方面实施评价。分层的教学目标要与体育课程同步,达到最基础的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底层学生掌握基础、中层学生能够应用、高层学生能够自主练习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科学设计体育教学课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一味进行单独的体育教学,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下降,因此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对教学课堂进行合理设计,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利用,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初中体育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然后再将训练强度进行逐渐增加,使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当学生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对训练强度逐渐适应时,教师就可以引导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逐步提高教学难度。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使学生的体育训练具备较强针对性。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篮球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运球训练,安排学生练习运动过障碍等任务,一些学生对投篮技巧的掌握不足,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投篮训练,指导学生逐渐掌握相应的投篮技巧。通过分层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与特点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评价对象与评价基准相比较,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继续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来看,分层教学评价标准才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章.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9(32):272+274.
[2]高彦强.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6):56.
[3]孙娟.因材施教,各有所获——浅谈初中体育分层教学[J].体育风尚,2019(07):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