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杨丽云
[导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对语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价值观等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上勐连完全小学    杨丽云    6791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对语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价值观等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因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的价值,主动探索渗透方法,寻找恰当的情感教育切人点,激发学生情感,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浅谈 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渗透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有很多一线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教师应该把加强情感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掌握语文知识,最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情感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使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知识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在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行学习与探究,那么学生就会以好的学习成绩回报对教师的恩情。小学语文和其他科目来比,相对的难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多,甚至偶遇的地方让学生没有办法理解,教师会把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会督促学生大量的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文章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学到知识,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体会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会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当今的大语文时代,教师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的知识,尤其是身处在高科技的网络时代,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育步入一个新的阶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及措施
        (一)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基于感情层面激发学生共鸣
        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任务,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切身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以此提高其感知能力。例如,在开展《一定要争气》这一文章的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童第周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正确认识童第周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所展示出的高尚道德品质。


不同小组会给出具有一定差异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列举出反面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正确认知和情感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童第周为榜样,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逆境,都应当坚持不懈、积极奋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立足于情感层面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通过朗读感受情感,提高学生情感素养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到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声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表达的情感[4]。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上采取朗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热情。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教师在为学生范读课文时要在文中关键句子处保持庄重的语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多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唤起民族自豪感。
       (三)有效运用课堂语言艺术,感染并熏陶学生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表达仅仅是教学在某一层面上的体现,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当运用多元化的、具有一定艺术性质的教学语言,带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仅将课本知识进行宣读,没有融入丝毫情感进行深刻讲解,不管文中所描述出的场景多么优美,情感多么丰富,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这样的意境。针对语文教学,国家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情感的阅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指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分析课文的思想情感、作者当时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同时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有感情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示出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知。由此可见,语言艺术更注重学生及教师的朗读过程,通过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身的理解进行再次展示。
        结束语
        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情感教育的素质,加强自身情感的体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这样,学生的情感素养就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露露.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29-130.
[2]张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847-850.
[3]徐晓萍,朱明慧.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论析[J].才智,2018(0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