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自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陈勇
[导读] 引导学生倾听生命的声音,感悟自然的美妙,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主要教学思想。

四川广安市枣山园区广罗小学校  陈勇   638500

摘要:引导学生倾听生命的声音,感悟自然的美妙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主要教学思想。艺术来自于生活,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所以对于生活的感知程度并不高。基于此,本文章对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自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然教育理念;教学策略
        引言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体系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研究他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的内涵及其理论特色不仅能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而且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人性的观点出发,倡导教育崇尚自然,发挥天性,切实培育“自然人”。卢梭所指的“自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自然状态,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回归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育人功能。他将教育界定为三种:“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自然的分析
        (一)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是小学生娱乐、有序的实践基地,它具有形式丰富、区域开阔等特点。而“玩”又是小学生成长的天性,他们能够在游戏互动中进行感知、创新、探索。校园教学环境中,不仅有弯弯曲曲的小路,还有绿草青青的草地,这些都可以作为小学生成长学习中的教材。小学生们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捕捉、采集、认识等活动,进而深入的探索大自然中的知识。同样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花鸟鱼虫等,也都可以激发小学生们的探索精神,进而让小学生们在体验、游戏的环境中感知和品读大自然的魅力。
        (二)德育渗透,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奇迹,更是我们自然观察与欣赏的核心。例如我们要学习欣赏花的颜色与造型,蝴蝶的轻盈舞姿和它们身上的色彩与图案。我们要学习倾听各种虫鸣鸟叫,分辨各种花草树木的气味,最重要的是去观察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间发生的故事,也就是去看身边这整个生态系统里每一种生命间共生共荣的奇妙关系,看见每一种生物都同等重要而没有贵贱。唯有如此看待这大自然的一切,尊重生命才会成真。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可是现代的都市小学生离大自然如此遥远。小学生自然教育就是在此前提下,用最省时又最有效的方法,让小学生接受自然的洗礼。



        (三)着眼于“动手+动脑”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世界
        故事《蜘蛛开店》和《羿射九日》都要求学生会说会讲。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在《蜘蛛开店》中,教材给出了一个示意图来作为提示,《羿射九日》中则有一个表格,从“起因—经过—结果”来提醒学生讲好故事。教师就应利用这些示意图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低年级学生都很喜欢绘本,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随手画简笔画,也请学生到黑板上来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从而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引用和开发民间文化,渗透传统文化
        民间文化的综合开发与运用,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民间游戏、儿歌、故事传说、以及手工艺特色等等,都是喜闻乐见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当代小学生教学中的运用,也可以转换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我们将制作花圆子,作为小学传统制作学习内容,为了确保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学习的特色性,我们首先请乡村中的老手艺人进行了制作表演,然后再通过课堂中互动学习,帮助小学生逐步去感知和理解传统手工技艺。小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的互动期间,不仅对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还能够在互动学习期间对民间艺术形式、社会生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开发民间文化,丰富课程资源的实践方式。
        (五)利用真实生活情境,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不起眼的平淡事情,尽管这些事情非常的普通,无法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可是即便是生活琐事依然有其美的地方。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体悟到地球的渺小与脆弱,使学生勇敢地肩负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重任。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课文学习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一项综合性作业,让他们和小组同学一起,对某一种自然资源展开调查,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观察、走访等方式完成这项特殊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一击,强烈体会到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语文教学理应引导学生走上一条澄明敞亮的文明之路。在教学中,教师活用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可以让大自然这盏“顶灯”陪着孩子们学好语文,从而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管丽.小学语文中自然审美教育的缺失及其成因分析[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6):96.
[2]孙彦.卢梭自然审美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5):82-83.
[3]张金玲.自然和生命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年轻人,2019(1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