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创新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朱春明
[导读]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进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区文化馆职能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文化馆    朱春明        221000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进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区文化馆职能作用,加大投入,加强引导,把加强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作为繁荣群众文化的重要抓手,让人民群众由过去被动地欣赏文化转变为主动参与创造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族素质,推动本地区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创新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活跃城乡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铜山区文化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而又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一是组建了铜山区戏迷协会,自2004年以来,铜山区戏迷协会已发展了200余人的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现已初具规模。铜山戏迷协会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严要求,高标准。坚持每周一、三、五为戏迷活动日,区文化馆抽出专业老师,传授戏曲知识,教授内容主要以当地梆子戏为主,并学柳琴,豫剧、京剧、黄梅戏等;二是铜山区文化馆为繁荣城乡业余文化生活,每年组织多台文艺节目送戏下乡,即有专业人才,又有戏迷们参加,在全区乡镇开展巡回演出,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成员在创作,演出过程中不断地增长文化知识和技能,他们不但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创作及演出均来自各阶层,来自人民群众之中,所以他们创作及表演使群众倍感亲切,自然,有亲和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创新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 城乡文化馆、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原则上讲,应当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服务对象的部门。但实际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多肩负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职能。而群众文化多少由群众自发性的组织,随意性比较强,有些时候存在难以组织管理的现象,降低了服务效率。另外,文化馆、文化站专业干部人员不足,文化站工作人员专干不专职,又同时从事乡镇政府其他的行政事务,难以全力开展文化业务工作。这导致对团队的日常管理、服务指导力度不强 ,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的发展需求,这已成为制约群众文化发展的一大桎酷。
        二、业余文化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城乡群众部分业余文化团队负责人文化素质偏低,艺术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团队组织化程度不高。而团队成员大多是基层群众,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艺术修养相对较低,对节目只能生搬硬套死模仿。演出、创作内容老套路多,再创新少,思想性和观赏性都不强。同时,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中老年人多,女性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数多,年轻人少,男性少,高学历人才少,这些都影响了群众的参与率。因此业余文化团队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三、缺乏个性和更多品牌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大发展,铜山区现有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已在全区基本上达到全覆盖,即可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对文化娱乐和健身要求,又提高人民群众的自身素质。


在全区开展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活动中,比较突出的有铜山戏迷俱乐部,郑集新风剧社,郑集“留城”、黄集“三月三”书画协会,苏北书画院,利国叮叮腔艺术团,汉王龙平松艺术团及铜山镇文沃长青艺术团等。他们常年坚持活动,从未间断。这在全区百万人口大县来讲还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城乡群众文化团队成散兵状,只是小打小闹,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高,活动开展单调,还没有形成规模,总体的艺术质量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尤其缺乏更多个性和特色的团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创新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发展规划的制定 各级政府应重视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关心支持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为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购置必要的服装、道具、乐器和音响设备等。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是群众事业的重要部分。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满腔热情扶持,强有力的推动,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当充分调动并依靠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培育和提高群众自主运行能力,体现“群众文化群众办”,形成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承办群众文化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二、抓活动载体和形式的创新 第一,结合地域特点,在学校,企业、社区,农村设立文化共享点,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活动。要加强团队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区级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应当主要立足于基层,特别是农村,坚持常年在城乡巡回演出,努力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不断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第二,努力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真正激发农村文化内在驱动力,利用节日,节庆及农闲,组织村民开展以“农家乐”等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把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与乡村旅游,科技致富,特色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有机结合起来。让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直接参与到其中,以城乡节庆活动为载体带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多彩。
        三、抓品牌团队的培育 品牌文化活动是一个地区引人注目的文化亮点和文化名片,能够有效地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各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引导,特别是有重点地扶持业余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其一,要打造特色文化,就必须立足在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上。因此,在进行普查摸底工作时,要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周祥,不错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非遗项目。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自掌握的艺术资源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和排比,理出相同之点,列出不同之处,从中找出各自有别于他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所具备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加工,长者趋强,短者扬长,逐步培育出自己的文化特色项目。第二,要加大对特色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重点宣传特色业余文化团队品牌,让更多人知道,特色文化团队特点、内容、影响,让特色文化品牌家喻户晓,扩大其所在地区影响力,让大家一起来支持、参与、建设,使特色文化团队发展的更好,群众文化更加活跃丰富多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