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团拓展实验提高初中生生物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李清菁
[导读] 校园社团属于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同样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尤其更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  李清菁 453003

摘要:校园社团属于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同样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尤其更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利用社团拓展实验提高初中生生物素养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社团拓展实验;初中生物;生物素养
        前言:初中教学中,生物属于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期间,利用生物社团活动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探索、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探究学习习惯,对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社团拓展实验的组织开展,对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锻炼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其对科学探究产生充足兴趣,巩固课堂所需知识,以此促使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其生物素养得到真正提高。
        一、实验类社团活动
        生物属于实验科学范畴,而学生也对实验课较为感兴趣。不过,因为课程设置以及条件方面的限制,部分试验难以有效进行,因此,教师需组织开展社会拓展试验,如下列活动:第一,教材试验。初中生物教材涉及涵盖大量试验,如草履虫观察、种子发芽率测定等。第二,创新试验。以原有实验为主,加以改进创新,提出全新实验探索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假设,对试验进行自主设计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如分析唾液淀粉酶活性同温度的关系,分析生产素助剂对花枝条生命力的影响,结合种子萌发,分析低温处理所具有的影响。
        基于教材试验,促使学生知识得到有效巩固,指导学生以科学视角,对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思路和方法做出介绍,形成正确学习观点。同时,强化创新试验意识,指导学生结合生活自主获取知识,提出假设,并加以检验,通过发现对比,促使学生对方法和知识做出学习掌握,并加以总结归纳,以文字形式做出表达,形成实验报告。利用以上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做出深入理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科学态度。如此,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强化提升,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真正提高。
        二、调查类社团活动
        生物学科,重点在于了解生命规律,洞悉生命现象。涵盖丰富知识体系,蕴含大量的自然现象、规律等。观察生命现象,可帮助学生对生命做出深入认知与科学解释,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关于调查类活动,具体设计如下类型:第一,环境和生物同生活和知识素具有的关系,如对比阴阳植物等。第二,人类影响环境的情况,如调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调查河流污染。


诸如此类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生动性特点,可促使学生对此产生极大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期间,可基于具体内容独立自主设计调查路线和方法,促使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提升。基于亲身参与,使学生对大自然所蕴含的奇妙生命做出更为直观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掌握的知识,对生物结构做出深入理解,获得正确生物概念。同时,对人类活动同环境、生物同环境所具有的关系做出深入认识理解。所以,教师应以巧妙方式,指引学生对生物的深入思考,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社会责任感[1]。
        三、实践类社团活动
        生物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生物学习同样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教师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认知生命科学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魅力。所以,可组织开展如下活动:第一,制作标本。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标本,并介绍具体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昆虫或树叶等动植物标本。第二制作模型。利用模型能够使难以理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结构和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如带领学生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第三,养殖、种植活动。带领学生建立动植物生物园,制作小型生态系统等,或是探索植物嫁接和蔬菜栽培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不同活动,学生对生物有所了解认知,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学习理解,使学生对生活现象做出深入认识理解,对生物学规律做出科学解读,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提高[2]。
        四、科普类社团活动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科学则服务于人类生活生产。所以,组织科普类活动,可培养学生优秀的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如下活动:第一,普及科学。假期时间,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环境知识宣传活动,如宣传预防艾滋病和预防流感等,普及有关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第二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科技节等,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有关生物的科技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科学探究素养。同时,依托于科普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知环保、生命健康等,并在收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等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技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重要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全面深化实施,核心素养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社团活动对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组建生物社会也势在必行。利用社会拓展实验期间,教师还需重视融入创新理念,对学生加以科学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峰.浅谈生物社团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J].中学生物学,2017,033(004):77-78.
[2]王伟强.基于社团活动促进初中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高[J].新智慧,2017,000(018):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