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 蒙仕萍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蒙仕萍
[导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各学科教师都来带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核心素养和儿童视角的提出,给教师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贵州省独山县实验小学   蒙仕萍  5582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各学科教师都来带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核心素养和儿童视角的提出,给教师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和儿童视角的教学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逐渐开始围绕学科素养和以人为本,慢慢开始倾向于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也面临着巨大的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课堂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音乐老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根据小学音乐当下的教学规律,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奠定好音乐基础的重要时期。现阶段小学音乐的教学还是有着老师教学方式枯燥单一的情况,怎样激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已经变成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要融入情境教学理念,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情感氛围。大量的教育实践充分表明,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融入该情境中,并从中更好地感知知识、体会知识与掌握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此显著提升音乐学科的教学效率及其质量。
        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音乐曲目的时候,我便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了这一歌曲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人民纷纷组成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此背景下,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通过我一番语言的讲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仿佛也看到了敌人侵略时我国人民奋勇抵抗外来入侵者的英勇场面,这无疑使他们内心迸发出豪迈之情,而有了这一情感因素在内,其更容易怀揣高昂情感铿锵有力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歌曲,音乐学习的质量也能由此得到极大的保障。小学音乐教学融入情境教学理念进而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二、运用网络媒体,展示多种形式
        音乐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突出音乐的特征,使学生在欣赏和表现中增强音乐理解、表达能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教授学生欣赏、演唱和表现,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课堂中的必备工具,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灵活、形象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多元化的音乐形式,激发起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达到高效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在《那不勒斯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开展音乐游戏,在课件中播放不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再播放不同速度的《四小天鹅舞曲》,让学生感受不同速度下的音乐有什么区别,以此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导入教学内容。接着可以播放《那不勒斯舞曲》的音乐视频,在音乐、动作的影响下深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体会歌曲中的浪漫色彩。又如,在《土风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展示七个音组成的歌曲《七个好朋友》,为学生介绍捷克的风土人情,再播放《土风舞》,教授学生带有捷克特色的舞蹈动作,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欢快喜悦的情绪。这样能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表达能力。
        三、设计表演环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只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听和唱,单一的学习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所学的音乐设计表演环节,使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表演环节中。在进行音乐表演时,教师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表演,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做出各种动作,体会所扮演人物的特点。通过表演,学生深入理解了音乐内容,体会到了音乐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运用表演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和表达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彼得与狼》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歌曲,让他们通过聆听掌握音乐内容,能够听辨出每件乐器代表的角色。在对音乐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通过积极的交流,学生能够描述整个故事,然后教师设计表演环节,让学生扮演音乐中出现的各种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音乐旋律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趣味性的表演环节,学生在快乐活跃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了所学音乐,他们能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国家教育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不再是以往的“副科”,而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专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音乐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海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2020(13):150.
[2]王倩.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浅析[J].大众文艺,2019(15):245-246.
[3]郑艳超.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浅谈[J].中华少年,2018(06):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