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蒋艳玲
[导读]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认为考试成绩便代表了孩子的一切。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第四小学 蒋艳玲

摘要: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认为考试成绩便代表了孩子的一切。家长的这种落后思想观念也导致了学生思维僵硬,单纯注重成绩,成为死读书、读死书、只会读书的学生。这种片面注重成绩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可取,家长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等多方努力来进行教育,使其成为全面的人才。发挥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建立起属于自身的完善教学完整体。但由于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认为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承担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引导和组织,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完全的控制和主宰,所以教师在反思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当反思自身是否在教学活动中担任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
        一、开展国学阅读,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国学阅读是我国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发展的亮点之一,其主要方案是通过在课堂内建立国学阅读课堂,使小学生理解并体验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文化认同感。由于小学是学生三观建立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有效的国学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时间段使素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认知发展规律。可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筛选与之匹配的国学阅读资源,例如《三字经》以及《弟子规》等,这些国学经典已经被纳入了我国语文教学的范畴,而在开展小学语文的国学阅读时,由于国学教学的内容都较为有深度,所以教师应该理解小学生的阅读困难,在开展国学教学时加以引导,并且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不可将引导内容仅限于阅读,还需要使小学生理解国学教育的深层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国学教育中含有的我国经典文化和历史传承,这样能够使国学教育耳濡目染的映入小学生的生活中。除此之外,国学阅读还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师在教学阅读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所以教师在开展国学教育时,应当以引导和辅助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阅读困难状况合理指导学生,为国学阅读建立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现代语文教学课件中也有大部分为小学生制定的国学经典动画课程,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认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
        二、重视德育教育资源的挖掘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的德育教育资源值得我们去挖掘。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内容都渗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只要语文教师稍加指导和传播,就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既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更好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内容当中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德育教育质量。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读书认字的同时,也要学习课文中雷锋叔叔的宝贵品质和人格内涵。教师要开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的阅读来感受雷锋叔叔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学生,不断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叔叔身上那些永不磨灭的优秀品质和道德素养,逐渐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同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并且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教育资源的挖掘活动,带领小学生们一起搜集关于雷锋叔叔的照片和视频,让同学们做资源的挖掘者和发现者。学生会对于雷锋叔叔的宝贵品质和生活事迹都可以有更多的认知,并且逐渐地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在无形之中就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生可以从雷锋精神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重视德育教育资源的挖掘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效率虽然已经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知晓,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次仍然有待提高。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以及电子计算机进行更多的运用,对于课本上的德育教育的教材内容要进行探讨,对于德育教育所应当培养学生的一些品质要有更多的强调,才能真正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挖掘更多的课堂教学切入点,使得语文教学活动和德育教育可以齐头并进,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外延伸,强化学生的思维变通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我们的语文课堂并不是只有教科书中的内容,需要教师巧妙地选择教学材料,这样既能增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念。课堂上我会对语文课外知识进行扩展,使学生的语文课外知识丰富起来,这样也能帮助日后语文的学习,同时熏陶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平时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设计一定的体验性课外活动,使其具备针对性。比如说针对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再一味的通过讲故事来说教,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增加课堂的实效性。如果存在困难,小组共同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学习活动发生的顺理成章。如果几个小朋友们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求助其他组员或者老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因此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也需要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的。学校应该着重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还应找到一条妥善的实践道路,培养小学生德育思想能力,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来为我国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思想渗透贡献可行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赖春香.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C].,2019:396-398.
[2]叶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C].,2019:777-779.
[3]陈静.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功能[C].2017: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