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刘鹏飞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刘鹏飞
[导读]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学校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竹岭小学 刘鹏飞 635600

摘要: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学校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美术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融人情境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美术的色彩搭配、绘画技术、内涵语言等角度出发,更好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美术理念,更深刻体会作者的美术用意,感受到艺术之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美术情感是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对待自身态度以及周围人的一种长久体验,同时美术教育还是实现素质教育有效的途径,这一特点将直接决定美术课堂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方式要不同于别的学科。因为美术讲究的是人与人心灵的交流以及情感的投人,从某种程度来说,美术是对人们情感的滋养,为了更好的实现美术“愉快教学”方法,就必须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技术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手段。
        一、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囊括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思维水平、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人文意识等内容。因此,“全面性”是核心素养中显而易见的特征。然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绝对是那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要让学生在熟知绘画方式及技巧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创造,可以随心所欲地剪纸、拼图等,使其能够认真地进行观察,提高美术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十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弥补单一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最终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此外在学生、教师、家长眼中会自觉地将美术课程归为副课,认为不需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成果的体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家长、教师为了学生的前途,让学生自动放弃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转向于文化课的学习。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将目光局限于书本知识,并没有将美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对于美术学习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于书本上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在绘画的过程中选择临摹图片,因此缺乏个人的创造力以及个性,完成的作品质量也不够理想。对于美术知识以及流行趋势的重视程度缺乏,也使得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受到限制。
        (二)缺乏专业的教师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要求学生们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实践和创新意识,这样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m。此外,学校的美术课程长时间被忽略导致教师无法完成定期的培训与学习工作。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成为一个口号。
        三、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鉴赏美育,提升审美观念
        现如今许多学生表面上非常喜爱美术课,但只是迷恋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并不是真正地想学到课本中的知识。


教师要剖析出教材中的魅力,从里面的名家名作入手,向学生予以分析和介绍。然后,教师还要结合其中蕴含的丰富美育知识,开展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加强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和感悟,以此使学生保持在思维活跃的环境下,提升审美观念。例如,教师在对“春天的色彩”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便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画作上注上一首符合意境的诗词,如《春晓》,并注重其搭配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使学生在理解画作时能融入古诗的意境,继而有效地进行鉴赏教学,加强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和感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描绘的春天图片进行介绍,要以情景交融为重点,结合着自己的联想。这样才能加强他们对美的认知,使其审美观念发生转变,并有效提升。
        (二)放飞想象,提升艺术素养
        不管是诗词还是美术,都会为观众带来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由作者无穷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较为丰富,天马行空的阶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他们新奇的想法利用起来,让学生的童心展现在美术画作之中,并不断引导他们,提升其艺术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童话城堡”这堂课的教学时,便可以采用想象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城堡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会住着哪些小动物。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游乐园中城堡的图片,让学生回想着自己去玩耍的情境。教师则要在一旁予以夸奖,鼓励他们说出更加新奇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艺术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联想能力还能够得到增强。
        (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活动要对之前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以及引导者。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文化理解方面就是从众多的美术作品的认识升华至理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美术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如在教学《喜怒哀乐》这一节课时,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同学们了解各种表情的表达方式以及特点,并掌握人物头像的造型,准确的勾勒出人物的表情。针对不同的表情理解,老师要在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上来详细讲解各种表情下人物的实际经历和成长经历,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还有绘画技巧上再进行创作与绘画,美术老师在旁边指导。
        (四)合理评价
        在教学小学美术的过程中,美术老师应适当的肯定学生,并做出表扬。每一个学生都有非常强的自豪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美术老师在表扬的时候要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努力获得表扬。所以,老师有必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对小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还有创作的情况等,以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的形式来互动交流。同时还要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加深他们对美术课的认识,并及时的反馈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断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与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与艺术兴趣进行培养,并提升其美术方面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从细节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2]李杨,张玉仙.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以保定冀英第二小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47.
[3]解丽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59-60.
[4]聂志清.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3.
[5]周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18):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