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于清敏
[导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红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于清敏    63560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与生理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若教师不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鉴于此,教师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可把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引入思想政治课堂。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人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
        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四)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概述
        生活化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生活元素,如具体的例子和现象,构建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浓厚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分析、思考和探索,进而解决问题,深刻理解知识,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应该以生活为导向,从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把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通常只持续几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这几分钟的内容是否有趣、有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引入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有趣的生活话题融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会拒绝”的课上,作者一进教室就欣喜地告诉同学们,他接到了一个中奖的电话,奖金5万人民币,但他必须把奖金税汇到他们的账户上才能拿到奖金。之后有同学说是诈骗电话,亲戚也经常接到类似的电话。


然后,作者继续学生的发言,很自然地介绍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不良诱惑说“不”。
        (二)把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并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中,利用故事、新闻、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生活元素,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一,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故事是初中生的一种流行形式,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笔者可以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一些故事,构建基于故事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比如《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作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同学很聪明,但是学习不够自信,很被动,很疏忽。老师的几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误入歧途,努力学习,增强自信心,成绩迅速提高。二、利用新闻创设教学情境。初中思想政治课有很多理论内容,如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民族精神、消费者权益等,经常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课堂上,作者介绍了国庆阅兵中56个民族庆祝共和国诞辰的新闻图片,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情境,让学生形成对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正确认识,增强爱国主义。第三,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探索,获得直接经验,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并内化思想政治知识。例如,在“灿烂中华文化”课中,作者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华民族灿烂优秀的民族文化,如剪纸、建筑设计、服装、写作和文学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纸和画年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这样的班级,学生学习热情高,气氛极其热烈。学生不仅了解中国文化,还能体验中国文化,更容易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材内外事例并重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结束语
        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其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导入生活化、案例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生活化、问题讨论生活化,拉近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切实理解掌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为此,今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红.新课改视域下的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89.
[2]谭玉娜.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82-383.
[3]任建波,刘旭东.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66-267.
[4]孙蓓.论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D].渤海大学,2018.
[5]刘文华.探索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过程[J].中外企业家,2018(13):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