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陈钰
[导读] “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如教材、座位、多媒体课件等,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钰   464100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如教材、座位、多媒体课件等,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并且“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多个方面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内外的教学资源中,教材所承载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助学系统组成部分的课文插图,却因设计排版不当常出现瑕疵,造成学生对文本的误读。就像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配有一幅或多幅线条清晰、富于变化的插图。设置插图的本意是为了成为教学的抓手、延伸教材课外内容等,但有瑕疵的插图反而会有误导作用,要如何选编合适的课文插图,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教材插图的选编依据、教材插图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两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插图运用
        引言
        以前语文教育界在考察、探索语文教材的过程中,一般只关注到教材的内容,对教材的排版设计关注甚少,更别谈对插图的关注与了解,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过于匮乏。新的教材就很好地关注了这个方面,不仅关注到纸质化版面的创设,同时注重到视觉化图像的功用。要求“在插图及装帧设计方面”,“力图有所创新”。新教材的出现,并没有忽视插图的作用,反而更加关注插图的设计。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研究,发现插图的特点与价值,从而让师生在具体使用方法上能得到启发,得以“举一隅”而“反三”,充分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
        一、插图运用的原则
        (一)辅助性原则
        插图是通过不同的层面去表现文本的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辅助手段。它在语文教材中是附在文本内容之中的。因此插图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文本的主要位置。但是它也绝对不是简单的装饰,它有着文本所没有的价值,能够将文字表达不出的东西补充起来,并更加丰富和具体。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插图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文本选择适当的插图,在适当的时间呈现插图。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随意使用。语文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借助插图去解读文本,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和插图的性质进行灵活的选择和运用。
       (三)创新性原则
       要想发挥出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前对插图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一些陈旧的插图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价值
        中学语文教材在旧教材插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插图和文本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我国教材发展初期没有插图,只有文字,随着教材的演变,逐渐出现了单色插图,甚至彩色插图。这表明了绑定设计的持续发展和内容的丰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这种进步体现在很多方面:范文系统的文本更加丰富和实用。教育系统的练习问题更加多样化和系列化。知识系统的语言知识更加详细和细化。特别是改变了过去人文版插图的单一设计,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改善“可读性”,不仅可以调整选择内容,还可以使字体的大小、打印清晰度、版面设计、图片等适合文字。在插画和装帧设计方面,以当代学生的语文生活为出发点,努力使教材页面更加丰富多彩。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把兴趣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不再起主导作用逐步转换,出现问题时多使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学生的形象思维不需要培养。插图作为形象可视化的载体,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将文本和实际经验相结合,进行想象和创造,丰富创造性思维的成长,同时形成个性化的思想。也就是说,学生的敏感能力体现在对“线型、结构、色彩、空间关系”的把握上,通过观察“平面图形和立体建模”,体会到形象“表达思想和感情”。


学生阅读文本时遇到瓶颈,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仔细观察插图,整合辐射式或发散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高阅读效率。约翰·肯尼迪,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
        三、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使用策略
        (一)插图的选用方面
        为了判断图片和文本的关联性,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信息。文本中的图片有三种形式:背景、文本和扩展图。一般来说,背景图主要用于教学引进,文本图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一般用于对内容的解释,拓展图在教育接近结束时将其作为教育的补充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实践中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另外,对于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插图,如作者的肖像画、照片、实物图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想法,扩大学习范围。因此,教师们应该集中精力选择插图。(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教材的插图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一直强调要尊重学生教室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喜好特点。
        (b)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章的创造是作家的感情体验,插图是文本所附的存在,所以文章中要表达的感情也会在插图中显现出来。有的学生在文本之前,通过插图感受到句子要表达的感情,有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来解释插图中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增加学生的深厚感情,从中获得启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文字) (例如,《孤独的旅行》的插图让男孩们感到孤独和孤独,学生们看到这幅画时自然会有抑郁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进入文字后,就能对文字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孤独)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感情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看作家的照片可以引起学生们的景仰,看名山大川可以引起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看名家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四、对未来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展望
        (一)补足图名,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图名,顾名思义就是指插图的名称,它一般排在插图下面。通观整个初中六本教材,除了作者肖像图、少数书籍插图、积累拓展部分插图下标有图名,选文中插图下面几乎没有注有图名,这为学生自学造成负担,不符合现代课改背景下为学生学习学习减负的要求。现在的学生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各科主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负担较大。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预习课文,插图作为助读要素的一部分,是应该为学生自学提供便利的,成为学生预习时的助力,真正的发挥作用——即节省学生不必要花费的时间,不能让学生觉得无用,直接过滤。
        (二)效用性插图,依托文本、拓展能力
        效用性插图,或是反映客观事物、或是阐释课文内容、或是补充文本外知识点。这三个方面作用的发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掌握必备知识,甚至可以链接课内与课外,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设计此类插图时需注意平衡插画师、教材编写者、作者、学生几者之间的认知差异;需尽量避免出现无关干扰信息,关注形象化信息的凝练;需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开拓其视野,将能力的拔高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它的设计在获取文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拓展。
        结束语
        总之,通过研究发现,插图的设计与发展是不断进步的,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两个现状:一是师生不重视插图,实际使用插图的频率过低;二是插图使用存在偏差,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精确把握。在当前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起到了解释说明、激发思维等作用,能够有效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内插图的内涵,充分利用插图的作用去丰富教学内容,将其与整体教学融为一体,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新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统计分析[J].教育导刊,2019(10):46-50.
[2]刘欢.绘本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吴小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使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9.
[4]彭昀蕾.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图片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8.
[5]申申.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2020YB1353)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