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态环境下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张超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清溪场镇第一小学  张超  635225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 生态环境下 阅读能力 培养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助推器,对阅读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读文章。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一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阅读兴趣情境。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雨沙沙》,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提出问题“你见到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以自由的方式回答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秋雨中相关景色图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接下来主动阅读课文奠定了基础。二是用巧妙设置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想阅读求知欲。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以前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游玩时哪些地方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学生描述后,教师很自然的话锋一转,说: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浏览,为什么说这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呢,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这种巧妙提问的方式快速调动起学生想阅读文本的愿望。三是适时评价,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力。用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去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收获。这样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自然就会喜欢上读书,阅读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重视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位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从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教师的朗读要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的学生是喜欢听教师范读的,教师的示范发挥得越好,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朗读中要流利读下来,不能间断,不连贯,要读得流畅、速度适中。这样才能把握语调和节奏感。再次,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维探究。学生在阅读时,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描写了什么特点等,这样勤思考,才能深人理解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联想,注意知识前后字、词、句、段落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去读。



        三、开展阅读的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文章有描写人的,也有叙述事的,通过阅读的方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阅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进而可以利用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为学生开展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之间增进感情。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表自己在以往阅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给其他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使用到的方法,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语文的教学更加富有意义。
        四、引导学会科学阅读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阅读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课文的重点,选择适当的时机,以播放课文录音或范读的形式,给同学示范如何读课文,可采用几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然后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比较哪种阅读方式好,并说理由。对于文中的生字和易读错的字音要及时指导学生掌握,为学生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对于重点的词语和重点句子要及时加以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和引导学生理解。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还要根据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及时指导学生哪些内容是需要精读,哪些内容是可略读或可采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对于文章的精彩段落或疑难部分,引导学生从重点字词句开始让学生认真阅读,理清句子或段落关系,读出感受。对于较长的课文可采用先“略读”,再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进行“回读”。掌握阅读方法是最关键的一环节。这不仅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助于节省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勾画,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作为语文阅读积累。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之,阅读不仅仅存在于语文学科中,其对于学生了解各学科知识,乃至未来了解社会生活信息,陶冶自身情操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所以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我们就要重视起来,创新教学策略,实现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效化,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霞霞.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0(07):179.
[2]热比哈·阿阿.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45-346.
[3]蒋顺模.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