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吴天伟
[导读] 数学学科离不开探究的方法,同样,主动地吸收知识比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多得多,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也不可缺少探究式教学。

四川高县嘉乐镇中心小学校  吴天伟  645150

摘要:数学学科离不开探究的方法,同样,主动地吸收知识比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多得多,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也不可缺少探究式教学。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课程标准同样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希望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通过练习探究思维,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可以高效又轻松地解决问题,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应用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重要所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数学、发动脑筋、解答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的欲望,掌握科学的知识,树立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以下就从探究教学的目的及意义出发,介绍了探究式教学如何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应用。
        一、探究的意义
        探究的过程就是在集思广益,通过不同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创造新的东西,通过探究,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们发散思 维,畅谈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理性的思维模式,并且 营造了和谐又充满学术氛围的课堂环境;探究还可以使学生们 拥有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 力,从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了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师介绍探究性活动
        因为大部分学生长期处于传统教学课堂中,对探究式方法缺乏认识,导致有些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茫然、不知所措,或是“浑水摸鱼”,充当“群众演员”等,这就表现出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是跟随大流,而非真正抓到新方式的精髓,最后导致学生对课堂探究的内容不了解、不深入,活动参与度也不明确,课堂效率必然不会高。因此,教师需要课前介绍本节课探究的目标和内容,包括探究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步骤,让学生先熟悉探究性活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与了解。
        三、巧设问题学习情境
        探究性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的课堂,而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探究。而教师就是要给学生设置巧妙的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例如教师教授《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置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让学生们探究并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一个村子计划修一条水渠,假设每天修10米,120天就修建完成。第一天修了12米,按照原来计划的速度来算,还需要多少天修完?学生开始探究,先算出水渠的长度……乘除都有,探究出了多种正确的计算方式。通过设置情境,并且联系生活,感受在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相关联,更容易理解题目要求,激发信心,且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探究教学就能稳步进行。



        四、引导学生小组探究
        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内容中已是“常客”,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和团队竞争的意识,并且拥有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够明显增强,创新思维也会有明显提升,所以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比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随意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自己的组员,画出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起来,最后各组都得出相同的结论:不管是直角、锐角、钝角,或是其他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不要盲目地展开小组探究,有些没有意义的题目或是简单的题目就不需要进行探究,浪费时间也不能提高课堂质量,学生自行探究,掌握即可。
        五、明确分层教学引导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基础、智力、反应能力以及认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反应情况。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要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强项与弱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教师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首先进行课前调查,有多少学生已经知道了圆的面积公式,根据两种不同的情况,设计准备了两种教学方案:引导没有了解公式的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确认已知公式的学生的答案并引导他们探究公式的来源。在探究中,不同学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部分学生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也有的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只有教师面面俱到,了解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不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热闹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也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六、创新健全评价体系
        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要的是看中学生学习、吸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过程,所以教师要多进行鼓励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做好辅助工作。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三点:
        (一)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反思,积极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的“博弈”过程,要给予最及时的中肯的评价。
        (二)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组内贡献以及观点陈述等环节,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活跃度、积极参与度、沟通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
        (三)针对探究结果并不理想的学生,并不能给予完全的否定,正确引导和帮助才是正确做法。这样使学生愈发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之后的数学学习道路上会更加大胆思考,解放思想,探索出多种解题方法,这就达到了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综上述,探究性教学就是打破原有的固化的、僵硬的、封闭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多元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坚持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开发了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构建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高段课堂中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所以本文就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情境的创设[J].刘春凤.??西部素质教育.?2020(17)
[2]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对策[J].吴玲英.??文理导航(下旬).?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