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审辩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刘丹
[导读] 记叙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重点教学。

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 刘丹 545001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重点教学。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需要针对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本文首先针对审辩性思维的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包括审辩性题目分析、审辩性结构创设以及审辩性内容书写。旨在能够更好地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能够理性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审辩性思维;写作能力
        引言:在素质化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应该注重对学生相关学科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进行培养,这样能够让学生可以理性看待一切问题,不会盲目吸收知识,这样会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促进学生思考,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够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进行培养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审辩性思维内涵分析
        审辩性思维指的就是一种辨别正确与否的思维,是一种深度学习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审辩性思维对外界的知识进行真伪判断,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其他同学所给出的知识不能够全部照收,而是对其的真伪性进行理性判断,运用自身已有的学识和经验,以及自身的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思考,从而进行选择性知识吸收。因为其他人的说法也不一定全都正确,做人要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独立人格。审辩性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怀疑能力,不仅仅是怀疑他人,同时也要怀疑自己,对所有一切进行审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包容异见的能力,对于和自己不同看法的现象应该正确对待,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分析和决定[[]]。课文给了学生习作的范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初的拐杖,但不能一味地模仿,要用发展、开阔的思维方式去写出自己的感受。审视、辨析的思维训练才能让学生跳出既定的框架,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来。
        二、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审辩性题目分析
        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教师应该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审辩性思维进行渗透,作文题目分析十分重要,它是写作的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问题,那么后面的作文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更严重的会得不到任何分数。只有对题目的意图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准确把握文章脉络,在题目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我们以小学四年级作文《生活万花筒》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同学们我们这次作文写作名字叫‘生活万花筒’,要求同学们运用记叙文的形式来进行写作,通过这个题目同学们对自己的写作方向 有什么想法吗?”学生1:“生活主要就是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而万花筒就是一种玩具,作文主要是让我们写在生活中是怎么玩万花筒的,然后写出自己的故事内容。”教师:“班级中有同学不同意他的意见的吗?可以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2;“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虽然题目叫做生活万花筒,但是这里的万花筒肯定不是特指玩具的万花筒,因为我们在万花筒中能够看到各种丰富的内容,所以这里是一个泛指,指的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写关于生活中各种精彩的故事,然后抒发情感。”教师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题目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再如三年级写一写家乡的特产。老师让大家描述一下家乡特产的独特之处,孩子们都是用表现优点的词语进行回答。如:甜津津的蜜桔,酸甜可口的冰糖橙。一个孩子说:“臭”名远扬的螺蛳粉。


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辨析,明白“臭”只是表象,只是螺蛳粉特有的味道,香才是螺蛳粉的本质,用臭字做题目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更能写出螺蛳粉的独特之处。审辩性思维的训练与思考,可以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也可以提高写作的兴趣。
        (二)审辩性结构创设
        为了能够保证写作质量,我们通常都需要进行作文结构的整理,先建立一个写作大纲,然后再往里面添加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进行审辩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同学们,我认为写记叙文应该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这一才能显得有条理,有不同意老师意见的吗,请举手阐述你的观点。”学生:“三段式的结构可以用,能够体现出总分总的作文结构,但是我们在进行写作时不应该被这种定式的结构所限制,还是应该根据我们的文章内容来进行设计,这样我们就能够跳脱枷锁束缚,写出更好的文章。”教师:“你打算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写这篇作文?”学生:“我打算采用多段式的结构来写,这也可以让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非常清晰,也能够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加强认识。如根据空间的变换确定段落;根据时间的转移进行分段;根据事物的几个特点进行段落划分。此时,还可以适时地引入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顺序和内容,为行文时的有序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
        (三)审辩性内容书写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写好确定好文章的结构后就可以进行内容的补充了。教师:“同学们,大家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应该注重故事性的描写,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发生和结果,这是记叙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认为除了这些,还需要哪些元素才能够提高写作质量啊?”学生:“我们在写记叙文应该对人物性格特点去进行刻画,在人物描写时,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从而体现出人物特点。”教师与学生进行写作内容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如三年级习作描写一个人物时,需要写出人物的两个突出特点。学生觉得找到两个优点去表现人物特点很难,就会编造,给人物编一些不真实存在的例子,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老师启发说:“妈妈为例,你就觉得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妈妈是既温柔又急躁的人。老师让学生举出具体事例后点拨,温柔是关心孩子时的表现,急躁也是提醒你时的表现,这两个方面都说明了妈妈是一个关心你的人呀。这次作文审辩思维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写作素材,“丑人不丑”“个小不弱”“粗心的爸爸”“糊涂老师”等等的习作写出了人物突出的特点,反而更把人物写活了,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真情实感,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
再如三年级描写小动物。看似可爱的小蜗牛,通过连续地观察,才发现它是损害植物的坏家伙。这样的由正到反的写作的审辩性思维,就建立在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之上,这样才能把动物的特点写得具体而生动。从而让学生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审辩性思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时能够理性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在学习中能够有明断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论知识以及经验来进行知识的分辨,从而进行选择性吸收,有利于学生独特思考能力的形成。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题目分析中对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进行培养,同时在结构创作、内容书写中帮助学生养成审辩性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谊玉.提高小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有效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下,2020(6):0054-0054,,056.
[2]陈学兰.怎样培养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0):1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