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杨赛芬
[导读]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阅读教学实践方法之一,具体是指教师以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议题为中心,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筛选多个文本为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和讨论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上勐连完全小学 杨赛芬 679100

摘要: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阅读教学实践方法之一,具体是指教师以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议题为中心,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筛选多个文本为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和讨论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群文阅读突破了单一文本的教学限制,不仅在多文本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更在多文本对比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文将结合实例,简要探讨群文阅读在小学高年级应用时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群文阅读
        引言
        群文阅读提出结构化阅读理念和“1+X”思想,教材内选文以单元整合、单元内一篇带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内外选文以教材内一篇带教材外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外选文以课外阅读文本构建群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规律和群文阅读的思想、理念,切实做好群文阅读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工作,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群文阅读,通俗地理解,即以某个主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多篇阅读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它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思路,可以将相通知识点进行串联,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控。实际教学中,单一的书本是难以让学生去真正了解到其感兴趣的知识,群文阅读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学生在这本书上找不到足够的有关信息,可以通过大量的、普遍的阅读去进行查阅、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视野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极大的拓展,见识也便随之增长。同时,群文阅读能够让小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各种不同的书籍,在了解到更多信息后,会增加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有关知识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对课本的学习也能够事半功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议题,提升教学效率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果没有选取正确的议题,就会让学生对阅读的目的不清晰,没有阅读的方向,学生在阅读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走神、没有学习状态的现象。因此,选择合适的议题十分重要。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在准备课前教学素材时,要选择一些争议性强的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议题。因为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不够通透,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不够全面。所以选择素材的时候难度系数要适中。选择难度系数大的议题会让学生知难而退,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议题。议题的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全面型;二是提高型。全面型是指教师在日常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表现为依据,而创建的议题。


提高型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领域得以加强,而创建的议题。这两种方法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相应的方案。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阅读教学中,就选定“未来”为议题,为学生推荐群文阅读教材。
        (二)、注重思维相转换,提升学生阅读思维
        老师在带领学生群文阅读时,应该要注意加强学生转换思维的能力,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在阅读相同主题的书本时,以“求同”为核心内容,在多本书籍中引导学生对相同的点进行总结。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求异”。比如,在进行诗词阶段教学时,老师可以引领小学生阅读同是描写“秋天”的古诗,并且通过阅读不同诗人的“秋天”的古诗,让小学生对此进行对比分析后归纳总结。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所有古诗中所描写的秋天有何不同?相同点又是在哪里”,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和对古诗进行对比,小学生从不同文章中总结核心内容的能力得到提高,阅读思维也会更加多元化。杂乱、大量的资源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在阅读大量的书籍时能够理清不同文章的脉络和主题思想,并且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逐渐扩展学生知识面,将知识真正渗透到学生脑中。
        (三)、做好课余家庭阅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科学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给小学生留出充分的课余时间,从而引导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阅读。其次,教师应该有序开展阅读指导,除了合理搭配阅读内容,还应该制定完整的教学阅读目标,实现小学阅读教学效果。在小学生的课余阅读或是家庭阅读中,虽然教师不完全参与其中但是也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指导保障小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阅读。比如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目,保障阅读内容的科学性;在阅读中积极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与思考。最后,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庭阅读的开展中,教师为辅,家长为主,所以要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共同监督的目的,进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利用群文阅读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内容,丰富学生阅读的场景,不断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吴诗华.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林凤伟.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13):59-60.
[3]任丽霞.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