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泛化现象及应对策略探究 解峰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解峰
[导读] 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应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以及综合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五中学 解峰 655400

摘要: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应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以及综合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如何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泛化现象的问题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育重点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泛化现象;应对策略
        引言
        在高中语文的课程改革中,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语文学科得到长久稳步的发展。但是在这些改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高中高中语文教师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导致高中语文教学出现课文内容解读宽泛、教学模式不科学、学生学习行为随意等泛化问题。语文教学是一门沉稳性强、综合性强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认识到教材文本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规范课堂纪律和教学模式,把实际教学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一、高中语文泛化现象的类型与造成的原因
        (一)教学管理观念较为固化
        教学有效性的强化关键在于将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统一起来,很多农村高中学校在日常管理事务中过于固化,加之不强调课程要求、课程进度、授课品质以及评价工作的统一性、有序性、标准性教师应当如何来教,学生又应如何去学,都有一套固化生硬的模式。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里,这便是最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然而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在这种固化观念的束缚下,教学的有效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却并未得到强化。究其原因在于不注重“教”的主导性和革新性,不注重“学”的自主性和层次性,在很多农村高中教师眼中,学习是学生上学的核心目的,而刻苦学习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读好大学。因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过于强调高考主要科目的学习,却忽视了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副科的教学引导,如此即便学生能取得好的分数,但其综合素质却明显不高。
        (二)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失范与语文策略性泛化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语文学科是我国的母语课程,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一直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和改革,不断完善语文学科的组织框架。现阶段的高中高中语文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课程当道的被动角色,逐渐向语文教育的建设者过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实施,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更具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主要变现为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发展,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使用必须科学且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如果实行的不科学,对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泛化现象严重。



        (三)教学过程单调,太看重结果
        高中的学习压力以及课业负担不同于其他阶段,大量的学科需要研修,花费的时间相对要比语文这门学科多得多,从而导致语文的学习时间被大大压缩。甚至有些老师依旧保持着一种固步自封的状态,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阅读的过程过于单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注重语文学习的结果,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二、语文泛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良好的氛围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就需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作用,要将人文精神带到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学生可以大胆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更利用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二)倡导合作分享
        自主学习并不是指个人进行单独学习,学生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分组思考,分组得出结论。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帮助语文素养低的学生, 使学生之间的能力和成绩更加的均衡,同学之间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可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一举两得。在这个过程,教师应该依旧是引导者的角色,继续倡导学生小组内的自主学习。
        (三)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语文教师,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展现者也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完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进行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然后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考虑要全面,不仅要设定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章节重点难点的确立,在备课环节,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重难点的合理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式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强化明确教学目标的意识,不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把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转化成实用类文本教学,全面掌握高中语文教材的功能性,高中语文的教学意义才能得到有效体现,力求语文课堂新课改的背景下保持语文课堂的人文素养,切实提高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燕.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泛化现象及应对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0(09):122-123.
[2]覃发业.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内容的“精化”与“泛化”[J].教育观察,2018,7(24):23-24+30.
[3]李雨洋.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泛化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57):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