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彭琴
[导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第四小学 彭琴  550025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有着优秀的历史,还具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舞台,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将这些体育活动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并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常伴有音乐、鼓点和歌舞,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和民族性于一体的体育表演活动称为表演项目。随着表演项目的发展,其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成了该项目研究领域的重点,本文将从了解该项目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探讨表演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关键词:表演项目  教学  训练方法
        1.表演项目的意义和特点
        表演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有利于全民健身在民族地区的开展,增强民族体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它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艺术性、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等特点能使参与者和观赏者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调节情绪,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经常参加这些体育表演活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性,在健身的同时,达到健心的作用。
        2.表演项目的分类
        2.1竞技类
        竞技类是可用丈量、计时、记分、记环、计数的方法决出胜负的一类项目。其体育特征明显、对抗性强、规则完善、容易推广。如吹枪运动、磨担秋。吹枪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苗族同胞在生活中为防止鸟害侵袭、保护庄稼、自我防身及生存需要创造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伴随着苗族人民劳动文化生活历史进程而沿袭下来,至今仍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磨担秋是彝族儿女的竞技场,在彝族聚居的村寨,每逢节庆都要举行磨担秋比赛。比赛分男、女双打,男女混合双打和团体赛,该比赛不仅要求要有强健的身体,还要有一定技巧和柔韧性,才能完成看似容易的腾空旋转。
         2.2技巧类
        该类项目表演有难度,动作稳定、连贯、准确、熟练、协调、灵巧且有很强观赏性和健身价值。例如,上刀山下火海、马上技巧和芦笙舞。上刀山下火海是苗族人民在盛大节日中表演的传统体育项目。表演者需赤脚踏高十余米的刀梯,36把刀依木桩从下至上按隔横插,刀刃向上,刀刃锋利可吹毛断发,在手脚攀刀梯时,表演者做雄鹰展翅、猿猴倒挂、犀牛望月等高难度动作。
        2.3综合类
        综合类包括民族体育舞蹈和集体武术。它具有动作优美、连贯、准确、协调、熟练、整齐等特点,观赏性强,所配音乐流畅,与动作和谐一致。如民族体育舞蹈中的木鼓舞,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特征。集体武术(如集体拳),比赛为8—30人组成,表演气势磅礴,舒展大方,拳法密集、腿法多变、势势连贯、布局匀称,变化有序。



        2.4民族健身操类
        民族健身操包括民族体操、健身操和韵律操。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动作优美、连贯、准确、协调、熟练、整齐,所配音乐流畅,与动作和谐一致,具有较强观赏性。
        3.表演项目的教学和训练
        3.1表演项目的教学
        通过表演项目的意义、特点和分类来看,表演项目本身是集音乐、鼓点和歌舞于一体的,具有较强民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而每个分类又各不相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现以民族健身操为例,进行表演项目的教学研究。民族健身操的教学遵循健美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注重合理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因民族健身操包含了操类动作和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教学上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根据学生的能力确定教学进度,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民族健身操的兴趣。教学方法可采用:完整示范—动作元素讲解——单个动作示范——动作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单个动作之间的连接——学生练习——教师提示——教师带领学生跟音乐——学生练习——分组练习——分组展示——个人展示等。
        3.2表演项目的训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好的训练能带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表演项目也不例外。通过对表演项目的认识,我认为表演项目的训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训练内容:柔韧性、力量、协调性、灵敏性、整齐度和表现力等。同样,以民族健身操进行分析,在民族健身操训练的初期以动作的学习为主要内容,该阶段的训练任务是记清楚动作的方位和形式;完成动作学习之后进入动作规范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清晰每一个动作的来源和意义,把动作规范的同时利用身体展示动作的意义;第三阶段是团队进行队形的编排,在编排中注意体现队形的流动性、层次性、三维空间的转换和场地的合理利用,主动发挥运动员的有点对队形进行编排;第四个阶段是模拟比赛阶段,通过队形的编排,运动员对动作的记忆达到肌肉记忆,所以在第四阶段的训练中,我们要模拟比赛模式进行训练,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表现力。同时,在训练初期到模拟比赛阶段都要加入柔韧、力量、协调和灵敏性的训练,日积月累的提升运动员能力,达到以最优的状态参加比赛,获取名次,培养运动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总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种载体,民族体育发展是我们新一代体育学习者要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作为民族院校体育学院学生让我有机会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识少数民族体育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认识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方法。将来我们更多的就业是走向体育教学或体育训练中,怎样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项目和运动融入教学,开展训练,为少数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所以本文,笔者更多的是从认识表演项目,了解表演项目的特点出发,谈及个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训练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艾孜孜江·卡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7)
[2]甘蕊,李雪梅.影响民运会表演项目套路创编的主要因素研究[J].体育世界,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