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焦柏春 莫安兰
[导读]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茂县河西小学校  焦柏春  莫安兰  623200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激励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以相对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在新时期,班主任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促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很多学生在班级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班级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隐蔽的小团体,把一些学生排挤出来,这样一来,其他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问题。
        例如,作为班主任,笔者会时常观察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表现,体育课可以说是最容易体验学生真性情的课程,所以,笔者常常会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常常落单,不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做游戏或者玩耍等,于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笔者就找到这位同学,询问他在班级里的学习以及和同学们的相处情况,这位同学日常比较腼腆,所以在和他谈完话之后,笔者就借助班会的机会,开展了一次“如何和同学相处”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畅所欲言,并且采取激励措施,看看同学们在学期末是否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有更加友好的相处,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和自己的同学友好的交流。在课下,笔者则找到班级中比较活泼的几位同学,让他们多和这位比较腼腆的学生交流,确保他可以变得更加开朗。同时在课堂上笔者也会让他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交流,在不断地鼓励中,学生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小学阶段,学生比较看重友谊,生活中的小事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和学习状态,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二、展开针对性地健康教育
        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探究学生是否阳光、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班上有这样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情绪低落,甚至不与同桌、其他同学交流,中午吃饭的时候,也经常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基于此,笔者与其他同学交流,询问该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挫折,保证对他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他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出以下教育策略。
        首先,在班级中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即要求组内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多和他进行交流,吸引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逐渐地让他成为小组的发言人,每次需要小组代表发言的时候都推荐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此,他就会逐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带给他的成就感,进而促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让各科教师在这位同学回答完问题之后,对他进行鼓励,使得他逐渐获得自信心,并逐渐开朗起来;最后,则要和这位同学的家长进行交流,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的单纯,所以只要和家长明确这位同学性格养成的原因,再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获得极大的进步,并真正在课堂上认真参与到学习中来,且要和家长进行合作,即家长在家中也要多表扬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如此这位同学就会逐渐地自信起来。
        总的来说,作为班主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个不同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只有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有些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关注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并鼓励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不会去关注其他干扰学习的因素,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另外,一些学生还会忧虑自己的身体发育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普及一些生理知识,让他们知道在这个阶段,身体的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苦恼和自卑,而应该冷静面对和接受这些变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在这方面的烦恼,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笔者认为,班主任要明确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让教师在课堂上多激励学生,询问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等,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总之,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多关心学生,班主任教师也要经常与孩子家长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有自信心,并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000(023):89.
[2]宋剑菁.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20,000(006):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