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刘艳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将抽象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图形思维进行有效的表达。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平溪街道七里塘小学  刘艳  5540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将抽象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图形思维进行有效的表达。在语文习作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的技巧,从而使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基于此,以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应用分析
        引言
        思维导图通常由图标、图形以及文字组成,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工具。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讲解清楚文章的主旨、脉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积累下的素材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准。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在这一阶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学生搭建了从宏观层面把控写作技巧与知识点的渠道,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
        一、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学生从中年级过渡到高年级,也是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的阶段。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没有观察意识,在习作练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缺乏习作的立意视角,容易出现素材匮乏的现象。而借助思维导图正好可以改善这种局面,帮助学生在习作时学会选择合适的素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习作的立意视角例如,在习作练习“我的心爱之物”时,在学生学习《桂花雨》《珍珠鸟》课文后,对心爱之物的内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借此,笔者帮助学生为习作立意,想写什么物品、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是你的心爱之物。通过立意能够使学生明确这次习作想要表达的意图。在进行师生课堂探讨时,笔者借助思维导图随机为学生演示立意的过程,为习作选材奠定基础。笔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的珍珠鸟。那你们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学生1:跟我一起长大的金毛狗,它叫皮皮,它很喜欢舔人。学生2:我过生日时,姐姐送我的安徒生童话画册集,因为她知道我特别喜欢童话故事,还喜欢画画。学生3:爷爷送我的一支钢笔,那支钢笔爷爷用过很多年了。笔者:你们看,每个人的心爱之物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正如老师这张演示图,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借助以上思维导图,学生的习作立意和思路被充分扩展,可以有效地避免作文立意平淡、文不对题的现象,帮助学生有效选材。
        二、依托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做好选材
        小学中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写话”向“写作”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选材是实现教学活动有序推进的关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对学生来说,外在环境因素是导致“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活动空间相对封闭,对客观现实世界缺少系统全面的认知,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成为了流水账。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好作文选材,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反思的习惯,再根据特定的写作主题让学生从“人”“事”“物”三个角度进行探究,找到写作的最佳切入点。以“可爱的校园”这一写作主题为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分析并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景物或人物特征,之后让学生回顾经历这类事件时自己的主观感受,最后再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便可以开始动笔写作。期间,教师要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并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素材观察及分析汇总技巧,从而突出写作主题。为保证指导效果,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地交流,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自由表达自己对于写作主题的认识,最终完成对于现有素材的分类。经过梳理,学生最终将适合该主题的素材分成了“校园最美景色系列”“校园最美流行事件系列”以及“校园最美人物系列”三大类,之后他们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素材,并按要求完成了写作。
        三、布局谋篇,准确定位
        习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布局谋篇方法,设计文章整体结构,在设置好的框架下添加内容,使文章具有清晰的逻辑。小学生作文要求字数不多,在框架制定上,无需过度思考内容。教师以基础框架进行指导即可,比如,思考文章内容及局部的关系,并在此之上掌握局部联系,认识到每个框架中应当添加的内容,或者以哪些方式将这些关系串联到一起。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确定习作主题,思考主题与内容的关系,最后填充内容即可。课堂作为学生习作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思考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前会提前制定教案,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疏漏,提前准备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情不够了解的现象,无法精准定位每个学生。为将该问题处理,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制定合适的教学框架,针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及想要了解的内容等进行详细分化,划分成不同的分支后,教师在备课中能准备更加充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习作知识,避免在课堂中浪费较多地讲解时间,使学生没有时间完成习作训练,只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思维导图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将写作思维进行一个全效的改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然而这样的情况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更多的帮助与挑战,提升语文教学的基本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沈秀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支架构建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66.
[2]张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东西南北,2020(03):179.
[3]徐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