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柳文武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柳文武
[导读]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钟山乡鲁邑完小  柳文武  655800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苏醒,社会参与程度也在逐渐增强,这就使学生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社会、人际交往及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因此心理素质脆弱、缺乏心理疏导能力的小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健康身心的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指个人心智、情感和身体的成长协调发展,表现为良好的性格、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态度、正常的意志、恰当的行为、良好的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愈加明显,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问题出现的背后几乎都有心理问题。所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积极想办法、找措施。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遵循智育至上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需要根据学生当前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农村小学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从而有序培养小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多元化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育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心理教育素养的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健康、积极心理的展现及宽松、自由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的熏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渗透教育。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涵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三)基于同班同学,建立同伴互助关系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同学是最重要的他人,因此基于同学建立的同伴互助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同班同学同伴互助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实时引导。首先,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和谐交流,进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好品质,为同伴互助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其次,在同班同学建立的同伴互助关系中,教师要有效避免组建关系后两人朝着不利方向发展,要让同学在同伴互助关系中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比如,可以让勇敢、乐观的孩子和不勇敢、消极的孩子搭建同伴关系,让他们形成互帮互助的机制,进而共同进步。
        (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教育。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校外生活,保证校内教育和校外生活的无缝衔接。学校应利用教育优势,积极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班级中的留守儿童,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避免其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教师应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定期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现状。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还可以邀请留守儿童父母参与进来,向学生讲述外出打工的经历,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五)提升素养,重视教师团队的心理健康
        林崇德教授认为,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因此,建立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现在的学校教育,备受社会关注,农村教师所面对的教学条件相对简单一些,特别是家长素质层次差异性也很大,有些工作开展起来也应因人而异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作为学校,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就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适当给教师减轻压力,强化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努力给教师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教师才会乐于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在开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能正确引导小学生自我调节以及认识自我,全面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充分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娟.浅析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科普童话,2019(42):152.
[2]戴文广.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新智慧,2019(17):48.
[3]胡均.温暖缔造心之港湾——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科普童话,2019(06):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