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特日格勒
[导读] 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共同组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二中学  特日格勒  025550

摘要: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共同组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核心是“基本活动经验”,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并加以策略性实施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阻碍着地理学科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时要对实践教学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自2017版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地理教师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做了大量尝试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要求分析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素质,其体现的是地理学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与能力,帮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领悟到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比如,组织一次户外旅游活动,或者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模拟实验,感受大自然地理变化的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地理实践与实际的大自然相结合,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地理变化的规律,以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有效提问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应充分发挥提问的媒介作用,让学生结合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进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提出迷惑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缜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然后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从热岛效应的成因入手,想一想城市热岛效应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生产污染物扩散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论。这种带有强烈探究色彩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同步培养其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二)科学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科学设计活动方案,是师生共同经历设计—实验—再设计—再实验的过程,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体现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的主体性。具体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查阅大量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科学文献,了解科学家如何研究此内容,确保活动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制定指导方案;其次,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活动指导方案,确保操作的规范性;第三,学生按照方案开展活动,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活动工具、活动步骤等的调整,直至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双重科学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从地图绘制入手,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教材中描述的地图,以此深入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掌握这些地理知识。比如,在“热力环流”教学中,学生掌握基础的原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事物形成的过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原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A(冷)和B(热)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其中图形包含水平气流,垂直气流,气压高低,天气等等。接着,教师再根据绘制的热力环流图,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的实际热力环流的应用图,进行对照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根据图形,讲解如何绘制山谷风,如何绘制海陆风,并让学生自己独立绘制城市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也能够轻松理解地理图形中包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除了日常的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也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前几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途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贴近现实地理环境,深入考察和了解地理环境特点和规律。同时,相比于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更少,更方便组织,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众多课题中进行选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选择切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或者生活实际的课题,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结合学生特点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设计流程,达到目的。这一方式尤其适用于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
        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教师要带着全新的工作理念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与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出高中地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斌.高中地理教学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19(22):85-86.
[2]洪志坚.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30):152.
[3]马磊.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19(0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