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胡金红
[导读]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养成是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当今的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吉林省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胡金红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养成是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当今的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工程产业现代化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新时代工科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充分契合,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于当前人才培养实际问题,提出新工科理念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养成的创新改革方法。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环节改革;能力养成
        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均逐渐完善,教学规模也正规化、先进化。但对于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存在较多的空白和弊端,因此本文针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养成方法进行了仔细研究和提出优化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对新工科理念进行深入解读,并树立具有可行性的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首先,能力养成的目标应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其中涉及的学科内容较多,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项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多学科技术和能力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
        其次,培养目标需要面向未来产业要求,应对当前国家工程管理行业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有明确的了解和把握,应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更新和获取知识能力及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在社会发展中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最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需结合区域经济,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当前,我国许多地区针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常规的工程管理人才,而是能够把控大型复杂工程的专业人才,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充分契合岗位人才需求。与此同时,工程管理专业应立足于高校的地方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避免与各大高校的重合。例如,工科高校则可重点体现工程技术特色,结合桥梁、道路、水利、建筑等专业,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如经管类高校,则可借助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体现出工程财务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的鲜明特色。
        二、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新工科理念下,课程体系不仅是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落实的载体,同时也是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立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育目标,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第一,应注重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建立精而宽的基础课程平台,同时为学生开设多学科的公共课程,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掌握多学科知识,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群,切实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质量。


第二,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实践技能与能力素养进行全面系统的解析和整合,继而得出包括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合同管理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工程信息化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等。所以,立足于学生需要能力导向,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打造,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群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综合能力。第三,加强实践课程构建,增大实践课程比例。促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点。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展开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时,应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入,包括BIM项目管理软件、计量计价软件等,切实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与产业、行业的衔接。此外,为学生举办多样化的工程管理实践活动,如BIM设计大赛、BIM算量大赛等,配合专业实践课程,促使学生具备灵活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新工科理念下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需要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建设完善的实践课程,同时需要对具体的实践环节进行深化改革。”[1]
        首先,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行业即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提出的标准,建立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在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一年进行校内实习实践,借助校内实习基地,配备专业化的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最后一年如果学生深入企业内部,通过企业专业工程管理人员的指导,使学生对工程管理工作有充分了解,切实参与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促进学生在企业顺利完成实习实践。除此之外,高校应与企业协同为学生拓展多样化的实践渠道,例如,为学生提供大型海外的工程管理项目,让学生能参与实践锻炼,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严谨认真的良好品质,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在人际交往、跨文化交流中体现出较强的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实践能力养成需要建立在实践教学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三位一体的体系基础之上。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师资力量与实验实习基地资源相结合的教学保障、合理科学的实践成绩评价体系对于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也尤为重要。
        毋庸置疑,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需养成的至关重要的专业核心能力。“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强化实践教学。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2]在此教学理念与教学环节之下,方可构建新时代理念下工程专业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昌.新工科理念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6):84-86.
[2]杨荣华,连宇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风,2019(35):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