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刘爽
[导读]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转变,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以核心素养为重心的教学模式。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  刘爽  110000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转变,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以核心素养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出最佳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更加顺利。初中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此之前他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处于相对浅显的阶段。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就时空观念、史料时政、历史理解和解释及历史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方案和计划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历史,自觉主动地通过历史的学习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和进步。
        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具有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更加深刻地去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学生的时间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它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空间观念指的是同时代的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比如说,在学习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关于鸦片战争的时候,鸦片战争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正处于清政府统治的末期,由于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国很少与其他国家交流,科学技术也没有取得较快的发展,同时经济也比较闭塞。这些原因导致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清政府无力抵抗,最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发生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侵犯了英国的利益,但其实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需要掠夺原材料。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利用蒸汽作为动力,机器代替了人工,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因此,英国也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让英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因此,他们为了掠夺生产资料和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通过了解这些背景,学生就可以对于鸦片战争的认识更加深刻。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把握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条时间轴,在适当的位置标出是标注出年代,同时写出这些年代对应的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时空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可能也会比较复杂,有的时候学生会降低学习兴趣。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说,老师可以给学生背诵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国历史有哪些朝代,同时也可以知道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老师还可以自己创作一些歌谣,将历史时间和事件对应起来,如“一八三九六月三,则徐硝烟虎门滩”,在这样一句歌谣中交代了时间,同时也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可以方便学生记忆。除此之外,在学习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装状况的时候,由于不同的时间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比较困惑。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视频,讲他在集市上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叫作交子的东西,让学生来判断这个人可能最早生活在什么时代。通过具体的学习,学生会知道,“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货币,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因此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最早生活在北宋时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面对一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时候,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去看待,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比如说,在学习有关于秦始皇的知识的时候,秦始皇是一个有功也有过的人,他的功绩在于建立了秦朝,统一了六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下令修建了长城,为抵御外来入侵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他焚书坑儒,残害了许多文人,同时他也制定了一些残酷的刑法。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他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想要了解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考虑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就这一探究问题提前查阅资料,整理相应的历史知识,不懂的地方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熟悉课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南北方的覆盖范围,以及南北差异化形成的原因。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对我国南方社会需要、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知识,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燕,李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9,(41):156.
[2]叶光辉.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9,(47):149.
[3]肖燕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困惑与解决方法[J].考试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