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卢智力
[导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接受的教育往往会对其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中学  卢智力  4171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接受的教育往往会对其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渗透其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年。本文针对高中生涯规划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提出可行性策略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涯规划;高中语文教学;融合
        引言: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转折阶段,但这一时期又较为迷茫,在这时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十分关键,将生涯规划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对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下文为笔者分析。
        一、利用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充分了解教材,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在授课时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生涯规划意识[1]。以人教版《我与地坛》一课为例,这篇文章是哲理性抒情散文,在教师进行课前导入环节时,可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贝多芬失聪创作此曲的故事来引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通过自身遭遇的厄运引发思考,对生命以及灵魂发出拷问。教师利用这篇文章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升学生对生活以及人生的理解,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敢于直视。高中生在校园中的时间相对较多,很少接触社会,社会经验相对较为缺乏,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还不足,所以在教师教授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结构,了解“我”与地坛的关系,以及作者对母亲的追思和对母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顽强的生命力中发掘人生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这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文中的人物,并通过学习对自己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让生涯规划自然地渗透其中,重新定位自己。
        二、借助名人名著,分析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高中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新高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帮助高中生从寻找分数向寻找自己转变。资料显示,我国很多高中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尚且较为迷茫,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甚至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这一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极其重要,高中教材中的名作是有限的,在课外还有很多名人传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教师可以在每周开展一节自由阅读课,为学生规定读书方向,针对作者以及书中主人公的性格进行分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学生明确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发展[3]。例如,在《鸿门宴》一课中,教师可以延伸到司马迁的《史记》,在课上分析刘邦、项羽二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二人的性格特点与其命运的关系,项羽骄傲自负、缺少谋略,刘邦果断坚决,在激烈的帝王争夺中,项羽的性格无法与刘邦进行抗衡。在课文中分析人物特点以及思想感情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在学业以及未来的事业里,哪些性格特点对成功有利?哪些性格特点会阻碍发展?让学生依据这些问题再次进行思考,怎么扬长避短,在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乃至职业。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其明确定位生涯方向
        高中生正面临着学习以及升学的压力,整日接触的只有校园和校园里的人、事,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也没有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己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生涯规划。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创办兴趣小组,学生按照自身喜好选择这些小组,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日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选择[2]。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主持人读颁奖词的视频,一介农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让我们一起走近袁隆平。继而提出问题,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四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又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品质?学生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最后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再根据“实践出真知”、“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等话题,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加深对生涯规划的认知,为以后人生树立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将高中生涯规划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己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借助名人名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效地为学生定位职业生涯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晓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30-32.
[2]孙丽群.探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科幻画报,2018(03):207.
[3]刘俊良.试谈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7(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