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冯玉英
[导读] 目前,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很多活动的教育过程中都在注重幼儿的具体体验,要按照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五幼儿园  冯玉英  718600

摘要:目前,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很多活动的教育过程中都在注重幼儿的具体体验,要按照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美术当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完成,坚持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可靠性、可行性。基于此,本文章对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信息技术;美术教学;有效开展
        引言
        在美术教学课堂,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基于此,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师,要有效的进行实践研究,从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气氛沉闷
        据观察,很多教师在进行美术绘画教学时采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使得幼儿被动接受美术知识,丧失学习激情,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幼儿学习动力不高涨,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进展。另外,课堂气氛的沉闷无法在班级中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无法有效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阻碍幼儿思想和能力的发展。
        (二)美术活动单一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在美术知识的学习、掌握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成绩,但是部分的幼儿园在美术活动的举办和实施层面上表现出单一的问题。美术活动单一的情况下,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提升效果并不好,很多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解读过程中,幼儿未能够站在正确的思路上来掌握。幼儿一般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印象比较深刻,美术具有高度的视觉冲击效果,如果幼儿觉得一些美术作品是具有高度美感的,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和锻炼上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来完成,甚至是看不到其他美术作品的好处。
        二、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幼儿意识到社会的发展,接触到时代发展的产物。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开展更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够更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应从幼儿视角出发,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美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美术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幼儿手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最终初步形成美术学习体系。



        (二)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择适合幼儿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美术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优化美术教学的内在结构,使美术教学可以更有特色。而且,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使美术知识转化成可听、可视的知识,有效加深幼儿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感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搜索相关资源,使幼儿在通过信息技术所展现的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的影响下产生探究美术知识的欲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欣赏、审美和绘画能力。此外,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突破时空的局限,开发幼儿的智慧,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实现美术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化。
        (三)应用信息教育,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知识来源的局限性,也改变了以往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资源。由于幼儿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和远程资源的应用,还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幼儿园阶段的美术课程要求来看,美术课程的最终价值在于培育幼儿的审美价值。在传统的美术课程之中,教师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往往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大量的图片,而且在课堂上逐一进行对比和分析,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由于其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幼儿也无法感知到来自美术的灵动与变化,幼儿无法体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自然学习质量不高。而在创新性信息技术美术教学下,过往美术课程中的不足得以有效的解决,美术课程的授课过程也更为简单、容易,教师只需要在课程前使用搜索引擎,即可将画作的相关背景故事与创作人物等信息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对整个作品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还能得到一定的拓展与延伸,深化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幼儿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由原来的教师对幼儿的单向知识传输变成了双向知识传输,幼儿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反馈,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使幼儿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春秋.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6):16+19.
[2]乔莹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25.
[3]李丹.幼儿园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