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思维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王宏襄
[导读] 当前,对于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体现在两个终极目标上,要么是优化效益,要么是提升效率。实际上,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的,在短短的一节课尽可能有效率就是在追求高效课堂。

广西百色市隆林第二中学  王宏襄  533400

摘要:当前,对于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体现在两个终极目标上,要么是优化效益,要么是提升效率。实际上,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的,在短短的一节课尽可能有效率就是在追求高效课堂。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思维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思维教学策略;初探
        引言
        化学科目就是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在某种物质条件下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个科目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初中生也是初期接触,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扰,教师要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势,通过合理引导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问题的探索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多种方式展示,丰富学生的能力
        课堂展示是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通过课堂展示也能够直观地呈现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缺少了展示,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才拿出来做展示,生成空间较小的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展示要形成集体参与效应,展示不是看表演,要体现互动。展示的形式有多种,比如家庭趣味实验的展示,像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又如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在学完《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元后组织学生绘制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并且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加以讲解,如此这部分知识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中学生还处于青少年的发展期,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化学教师要采取多途径的教学手段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很多意识和行为和教师的引导分不开,如果教师给学生传递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达到了上学的目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导下也不会出现更广泛的思维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不能成为评价其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的优秀学生,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好就可以。目前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上,很多的学者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花样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中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这一期的学生具有叛逆、独立、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体现学生个人魅力。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个性主要是只个体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各类实践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和精神特征。这种个性化选择并不稳定,也并不持续,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别性。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萌芽时期,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显示众多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人士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拥有区别与一般人的独特个性,这类个性特点会引导其发现与他人不同的视角和方向,并产生独特的灵感,并进行有效创新,敢于实践并付诸行动。因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给学生更丰富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条件,让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完美展示出来。这里笔者以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相关内容为例,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己实验制作氧气,并根据实验要求和标准进行提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想法和能力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组织了讨论小组进行了有效的讨论,部分学生制作了图纸和设计方案,从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他们的行为也有所不同。因此,就是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加设硬件教学设备
        化学课程中有很多的实验教学的过程,而做实验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们直观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因为利用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对化学课程更加有兴趣,但有些学校由于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力度不大,使很多的化学实验无法进行,只能靠学生们的想象力来完成,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比如说一些酸、碱反应一定要亲眼看到才能牢记心中,单凭教师的讲解,就促使不了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达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推进思维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的。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学情,特别是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性来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培养,充分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金辉.如何构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76-177.
[2]李宇硕.初中化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对策研究[J].科幻画报,2019(12):79.
[3]王登泮,齐珺美.浅谈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