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王野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并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中心学校  王野  64535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并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就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使学习与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创新发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发展
        引言
        课改前,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导理论,教学任务相对比较单一。而现在,我们既要完成理论传授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至少也要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等,教学任务要繁于以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常常作为小学生的非重点课程,并没有引起相关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忽略。另外以往的课程中理论性内容较多,小学生对于这类课程并不感兴趣,但是很多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背诵记忆,这反而加剧了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重要阶段,教育改革也在稳步进行,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以及复杂化,注重学生全面素养提升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需要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相关老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二、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重视教学设计,进行素养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前准备工作叫备课,现在我们强调是课前教学设计。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其实是推翻了原来的教学架构,对教学进行重新组装。原先,备课只需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怎样把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经过几次备课和实践之后,我们就可以套用经验和固有方法。而现在不同,因为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念,还要同时进行素养建设。需要在课前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比如,某节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这种方法还要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某个(或多个)素养的目标。也就是说,这种教学形式或方法一定是要多效的;再比如,培养学生素养就不能用传授知识的方法,就需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给他们更多体验、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堂学习过程就有一些不可预知性,我们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态下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我们需要多进行一些可能的假设,甚至随时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就是我们强调要设计教学,而不是准备教学的原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若是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途径等各种优势,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他们掌握道德与法治内容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美丽的冬天”这一内容时,我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能融人到教学活动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自己就在雪景中,阐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旨在引导学生从“喜欢冬天”、“玩得高兴”、“注意安全”、“学会自救”几个方面去阐述,让学生能够不畏严寒,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生活化教学,积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积极应用生活实践,给予学生生活正确的指导,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设计。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积极融人生活技巧、生活中的小窍门、生活哲理等内容。这样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会快速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和知识,改正错误的思想,提升个人行为的规范性,进而形成良好的、端正的生活态度与生活理念。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使用生活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善于发现与生活小故事相关的内容,并且利用生活小故事来教育学生。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较差的原因通常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教学的思路,还需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转变教学视角,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基础开展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心理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素养教育的目标下,要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在课前教学设计上多花些心思,需要转换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定位,需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实践。这些,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冯林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12-10(B03).
[2]廖木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126.
[3]王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0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