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姚天鹏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姚天鹏
[导读] 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课程,语文伴随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将“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实践中,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时代下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及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

云南省昔板中心学校长期小学     姚天鹏   663302

摘要: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课程,语文伴随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将“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实践中,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时代下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及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为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基于情感教育的践行意义,对其具体运用策略展开系统化剖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践行意义;运用策略
        引言:“情感教育”其实简单来讲,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心理需求”为目的,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确保课程教育模式的合理化应用,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践行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情感变化也十分普遍。在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下以“学习结果”作为单一教学目标的应试化教育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导致他们对课程产生抗拒和抵触情绪,对于学生全面化发展而言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为积极有效培养性学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兴趣。将以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为基础的情感教育践行于课堂教学中,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情感交通桥梁,此外在增强学生课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内在潜能中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战略渠道。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课程的接纳度从某方面而言,是影响课程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主观能动性的缺失问题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在将“情感教育”践行过程中,为确保践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采取游戏化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消除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工作者可在教学中将“音乐”与课程教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带领学生唱英文歌、玩游戏的方式借助音乐节奏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进行《司马光砸缸》课程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然后带领学生去剖析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情感,以此在加深学生对课文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小学生氛围的和谐化构建,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来看由于现阶段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刻板教学状况较为严重,在课堂中往往对学生的要求较为严格,在这种紧张的教学氛围中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积极培养,甚至还会导致他们抗拒情绪的产生,最终对整体教育教学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从某方面而言,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教学氛围创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过采取良好的语言和表情,将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进行传递,由此在不断消除学生紧张情绪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和谐化的教学氛围,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课程学习效率。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课堂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先进度对于“情感教育”践行效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为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需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并在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革,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由于课程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接纳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为此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即以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爱好为基础,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来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在情感教育渗透过程中,基于问题或以任务为导向的驱动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围绕教学内容及学生学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并在确保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一层一层地拨开问题情境的“面纱”。如在进行《晏子使楚》课程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合理化安排学习小组,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品味文章语言、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去感受不同人物的内心变化,之后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体验来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度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四)确保师生情感的良好沟通,消除学生恐惧情绪
        相比传统应试化教育教学模式,“情感教育”的践行其实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学习情绪的控制以及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为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情绪,确保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以亲切、益友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将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由此在改善传统教育教学现状的同时,显著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简而言之,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内容,情感教学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态度的端正具有重要意义,故此为从根本上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工作者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立起语文课程与情感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保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桂红.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探微[J].情感读本,2019,14(12):144-148.
[2]明建娟.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18,11(15):78-79.
[3]李志龙,徐海洋,周晓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5):22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