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王建朝
[导读]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也有不少历史教师将互动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中,可是并没有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    王建朝

摘要: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也有不少历史教师将互动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中,可是并没有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没有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展开相关探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历史
        一、师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互动中的问题
      1.互动模式固定,生生联系较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主体。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课堂互动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有些教师主观地以为学生间的互动并不会触及问题的本质,只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阶段,不少历史教师往往更加倾向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固定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限制,學生间难以摩擦出思想的火花。同时,也无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很容易在中途陷入无人讨论等尴尬气氛,因此,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
      2.互动局限于浅层次,教学内容深度不够。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运用疑问式等开放性的问题强化互动,他们所提出的很多问题没有探究价值,使学生难以进行深度思考,更不利于引导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互动仅局限于问题本身,学生无法通过问题有所得、有所思和有所悟。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真正理解问题本身蕴含的深刻道理。师生之间的交流被问题本身所限制,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难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很难有根本改善。
     一、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建议
      1.重视备课,根据课堂情况确定相应的师生互动方式。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对应的互动手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教学互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有趣的活动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我通过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强化教学互动,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真切地感受黑人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同时,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也有了更深认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谈论热度不减。互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接连表达个人的看法,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由此得出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备课,进而确保教学互动的有效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民主的互动气氛。
      教学互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把握课堂秩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形成后,教师应该注重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畅所欲言,并大胆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另外,历史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妥善协调理论传授和能力塑造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通过和教师的双向互动并结合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对历史课本中的有关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能体会问题的深层意义,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之后的学习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合学生身心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逆转,能够凭借具体事物产生独特的想法和思考。另外,他们正处于不断变化中,思维具有较大可塑性,重视感情。所以,教师应该一改单纯传统教授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做法,主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结合相关案例和情境等阐释具体理论,使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类似特征,否则很难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应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能独立思考问题的深层含义。例如,在介绍有关台湾的问题时,不妨结合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先讲台湾的发展历程,接着鼓励学生大胆谈谈自己对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学生们在相互的交流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接连表达自己的观点,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得以实现,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4.优化互动流程,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手段应该尽可能丰富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互动流程,有效提升互动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而借助提问处理问题,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另外,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实现师生互动的预期效果。或者,在小组互动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同时,注意协调学生互动讨论期间的具体环节,通过深入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即时处理。如此一来,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将积极进行问题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互动。
        综上,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心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活跃的互动气氛,有效强化师生互动的效率,进而将历史课堂变得有趣高效,激发每位学生自觉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其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积极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郎晓林.有效的活动,精彩的课堂——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趣味[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242.
[2]谢毅. 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5):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