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成效 林月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林月
[导读] 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着高标准的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第五中学   林月  533800

摘要: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学习或欣赏阶段,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与学习习惯,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各类美术学科知识内容,使得美术课程教学更加富有新意,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提升,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与理解就会更为深刻。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
        引言
        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当前初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落实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各种能力的形成都非常迅速,教师在初中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优质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素养,推动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美术是一门艺术,具有高度的美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美术的出现和发展,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在文化课程繁多的初中阶段显得弥足珍贵。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来说,初中美术审美教学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这也是初中美术审美教学课程开设的初衷。在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影响下,初中学生更加注重身边的艺术,养成发现美的能力,在发现美的同时,对美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和感悟,非常有助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激发艺术灵感,对他们的成长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初中美术审美教学可以对他们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使其对事物产生正见正解,避免进入艺术理解上的误区,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美术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动力。
        (二)缓解学生课业压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大,其他课程与美术课程相比,会略微显得枯燥和乏味,加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提起兴趣。但是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艺术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在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环境下,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重压之下,能够劳逸结合,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二、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审美教育氛围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欣赏梵高经典作品《星空》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一艺术名作的全貌与细节,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并同步使用多媒体播放根据梵高人生经历所写成的歌曲《Starry Night》,以美妙的音乐配合画面内容为学生创设出梵高作品的具体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舒缓、沉静而夹杂些许忧伤的歌声之中,感受梵高绘画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引导学生顺着歌曲结合“星空”这一主题即梵高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画面进行联想,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所想,从而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强化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之后教师再对梵高作品展开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梵高这一经典名作的艺术特征与创新之处,并讲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梵高一生的经历,让学生感受梵高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之中坚持创作的坚韧品格,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理解梵高作品具有生命力的缘由,从而获得审美情感的升华与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自然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内容“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个行业的劳动场景,为学生讲解劳动的不易。在展示作品的时候,要重点讲解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像劳动者脸上的汗水、两鬓的斑白等,这些内容都属于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一种艺术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这种美感产生认同,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艺术,随时随地发现各种艺术,而且还会加入自己的感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三)注重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引导
        初中美术对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初中生的全方位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以及绘画创作的兴趣提升,通过想象与理解记忆的途径,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是一节户外写生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决定自己所表现的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眼见的现实中的素材进行取舍与美化。由此可见,教师足够了解学生的心理,也能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加强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审美能力有效增强。
        结束语
        美术课程不仅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嵇翔宇.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128.
[2]杜晨晨.浅析初中美术鉴赏教育中的审美价值[J].艺术科技,2019,32(02):278.
[3]陶妍君.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审美能力——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