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市塔尔巴哈台城遗址现状调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钱克平
[导读]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是清朝在新疆设立军府制,塔城参赞大臣府治,是清代新疆重镇,因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在与中亚以及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清朝时期塔城地区政治体制有重要意义。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为夯土建筑,有砂石夹杂其中,历经百年。

新疆塔城地区博物馆  钱克平  834700

摘要:塔尔巴哈台城遗址是清朝在新疆设立军府制,塔城参赞大臣府治,是清代新疆重镇,因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在与中亚以及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清朝时期塔城地区政治体制有重要意义。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为夯土建筑,有砂石夹杂其中,历经百年。本文通过本地地质环境、地震带分布、气象条件、人为环境调查,分析现状。
关键词:塔尔巴哈台城遗址,现状,调查。
        一、概况
        (一)塔尔巴哈台城遗址概况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位于塔城市市区东侧新城街道建新街东北约400米处。古城遗址为矩形,周长约2.5公里,夯层厚12—15厘米,墙高5.8—6.3米,墙底宽8.3米,顶宽0.8—3米。古城墙有两段较为完整,一处 位于塔城地区广播电视局,呈南北走向;一处位于塔城特警大队,同呈南北走向。东墙北段现残长590米,伊宁路从城墙中部穿越呈东西走向。1999年古城遗址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塔尔巴哈台城的历史沿革
        塔城参赞大臣府治最早设在雅尔(今哈萨克斯坦的乌尔扎尔),因那里自然环境恶劣当时的参赞大臣奏请朝廷,将大臣府治东移到200里外塔尔巴哈台山南面的楚呼楚(今塔城市)。
        参赞大臣阿桂命人在楚呼楚选址筑城。筑城工作始于1766年,乾隆皇帝赐名“绥靖”。次年,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这就是塔尔巴哈台城(又名绥靖城)。城墙周长二里七分,高一仗八尺,设东、西、南3个大门,东门交翔和,西门叫布悦,南门交遂亭。城内建有大臣衙署、府宅,此外还有满营兵房200间,回营兵房60件间,绿营兵房60间,火药仓库、武装仓库30余间。
       城市建成后,后任大臣又陆续在城内建造了一些设施。1770年,参赞大臣安泰在城中休了一座绥靖寺:城北楼上间关帝庙,南门外建先农坛。1804年绥靖寺的部分房舍因年久失修坍塌,参赞大臣肇兴将绥靖寺修葺一新。次年,肇兴在南门外修建了一座牌坊,取名“迎恩桥”。这时的塔尔巴哈台城无论从驻军规模,城市人口还是地理位置,都堪称新疆重镇。
       同治三年(1864)新疆反清起义军起义。起义军数次攻破绥靖城,又数次被清军及忠于清政府的蒙古兵夺回。在拉锯战中,免不了对城内、城外建筑物破坏,在数年的战争中,衙署民房付之一炬,历经百年沧桑的塔尔巴哈台城,终于被毁。待伊犁将军荣全重新占领塔城时,小城已变成废墟。
        (三)塔尔巴哈台城的价值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高大的城墙屹立于塔城市区,城墙被风雨侵蚀的褶皱、斑驳和坍塌,增强了塔城市历史的厚重感,是塔城市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保护古城墙遗址,有利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是塔城地区价值较高的古城城墙遗存,是塔城市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亦是积极促进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构建市民记忆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也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实物考证。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作为塔城重要的文物资源,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它是塔城人类活动的产物和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塔城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对塔城历史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也是塔城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随着塔城经济的发展,塔城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塔城发展的重要组成,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以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经济,有望成为塔城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但自然环境和城市发展对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通过对塔尔巴哈台城遗址的调查,了解该遗址被破坏程度和受到的破坏类型,为研究该遗址的后续保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塔尔巴哈台城的保存现状及建筑形制
       (一)现状及布局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位于塔城市区东部,古城遗址为矩形,周长约2.5公里。古城墙有两段较为完整,一处位于塔城地区广播电视局,呈南北走向,一处位于塔城特警大队,呈南北走向。东墙北段现残长590米,伊宁路从城墙中部穿越呈东西走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绥靖城东城门内外墙体尚完整。六十年代后期,东城门墙体任人取土,部分城墙被掘毁,部分残留的城墙在今塔城电视台和塔城地区武警支队附近。目前仅存不足1500米。
       (二)建造工艺及技法
        塔尔巴哈台城是一座夯土建筑,城墙夯土中不见夹杂其他植物,应为纯夯土结构有砂石夹杂其中,在风力侵蚀下,夯土层中的砂石裸露在外。夯层厚12-15厘米,墙高5.8-6.3米,墙底宽8.3米,顶宽0.8-3米。每1.5-2米为一个夯段。
        城墙用版筑夯土技术建成,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砂,加以碎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城墙下宽上窄有明显的收分,这种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不容易被敌人坏,而且更耐风雨侵蚀,不易坍塌。
        三、塔尔巴哈台城遗址的环境
        (一)地质环境
        按照板块构造观点位居准噶尔盆地西南侧的塔城地区,属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西准噶尔岛弧带及古塔里木板块的伊连哈比尔尕岛弧带。在构造形态上,则为著名的西准噶尔与天山北部推覆体。塔城市周围的地震带有托里古地震形变带、和布克赛尔依克乌图布拉克裂缝带、克拉玛依西北达尔布特活断层、额敏县加尔布拉克断层陡坎、托里县老风口北冬格列可断层陡坎等。托里活断层、达尔布特活断层及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为全新世活断层,均发生过7级以上古地震,据最后一次断层活动即发生古地震距今时间间隔估计,托里活断层、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为塔城地区今后大震发生的主要活动构造。历史地震资料表明,塔城地区震级上限为7.7级1990年6月哈萨克斯坦发生的7.3级地震,1991年8月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发生的5.6级地震,均对塔城地区造成破坏。按中国西部地区大震活动的百年周期估计,21世纪塔城地区大震危险性确实存在,因此塔尔巴哈台城遗址的保护必需考虑大地震的危险。
       (二)气象条件
        塔城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季升温快,冷热波动大。夏季月平均气温在20度以上,炎热期最长90天,酷热期最长29天。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个多月时间,气温可下降20度。冬季严寒且漫长,将近半年时间。年极端最高气温4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0度。塔城地区降水量稍多,年均290毫米,蒸发量1600毫米。全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3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2800~3000小时,无霜期130~190天。全疆闻名的托里老风口及风线地带,时有大风,一次大风最长持续7天,最高风速达40米/秒。
        (三)人为及景观环境
        古城遗址现为塔城市中心区,南侧为汽车修理场所、居民住所,城墙中段,塔城市伊宁路呈东西走向横穿古城遗址,塔城地区特警大队位于遗址东北侧,文轩小区位于遗址内。
塔尔巴哈台城遗址不仅应真实、完整的传承给后代,我们当代对遗址的保护也应该增加、累积它的价值,并对现代文化生活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在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二者间建立互惠共赢的协调关系,使遗址保护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城市发展中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